★應知“班長是士兵之母”,要以“慈母手中線”的情懷做經常性思想工作
軍營需要千千萬萬個“好媽媽”
踏訪集團軍駐地的革命舊址,記者聽到一個真實的故事:
當年,一個名叫曹福海的敵軍士兵,先后兩次在戰斗中被紅軍俘虜,領到幾塊銀元路費又回去了。后來,他拉上十幾個弟兄投奔紅軍,從此英勇殺敵,直至壯烈犧牲。同樣一個兵,為什麼在國民黨軍隊貪生怕死,當紅軍卻勇往直前?毛澤東說,紅軍就像一個紅色的大熔爐,俘虜兵過來馬上就熔化了。
新形勢下,部隊大熔爐如何發揮鑄魂育人的作用?集團軍黨委認為,關鍵一條是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營造影響人、感化人的教育生態環境。
在集團軍經常性思想工作研討會現場,發言人員中出現了一名戰士的身影——某團二營四連班長黃智。這名當了8年班長的老兵,是幫助戰友解開思想疙瘩的行家裡手。
去年秋天,黃智班裡的戰士小傅突然像是變了一個人,平時表現挺好,現在不安心,整天發表消極言論。原因很簡單,他即將服役期滿,何去何從不知道,心裡煩躁迷茫。
黃智把全班戰友發動起來,開展“人人找優點”活動,評價每個官兵的閃光點,給每人一句鼓勵語。大家在小傅身上下的功夫最大,還專門制作了一部反映他成長歷程的微電影,感動得小傅掉下了眼淚。他很快調整好心態,積極投入工作訓練,后來被選取為士官。
星多夜空亮,人多智慧廣。應知“班長是士兵之母”,要以“慈母手中線”的情懷做經常性思想工作。基層官兵是部隊的主體,他們之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巨大的力量,隻要把官兵發動起來,讓群眾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就沒有搞不好的教育。軍營需要千千萬萬個“好媽媽”。
某旅近日黑板報展評曝出新聞:三營炮兵連下士李志光獨立制作的黑板報奪得第一,而他不過是一名普通的炊事員。該旅政委李建鬆介紹說,目前,每個連隊都涌現出許多“板報高手”“DV能手”和“網絡達人”,經常性思想工作眾人拾柴火焰高。
大眾舞台,大眾參演。前不久,某旅四連黑板報上,一則啟事吸引眾多戰士駐足觀看:“親愛的戰友,請你給咱們連設計一個醒目的標識(logo)……”
發動官兵自主設計連隊logo,在該旅激起陣陣漣漪:12幅入圍作品在局域網亮相,設計者陳述logo寓意時,自然而然地讓大家重溫了連隊的光榮歷史,講出了身邊的感人故事,不亞於一堂教育課的效果。中士楊志軍將征集logo的故事搬上舞台,創作小品《我連logo我做主》,深受戰士歡迎,還在旅文藝匯演中獲得“最佳編劇獎”。
動人心處皆課堂,動人心者皆教員。這就是“家常飯”魅力永恆、活力永續的奧秘。(歐 燦 程永亮 陳 雲)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