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思想政治工作“家常飯”為什麼這樣香

2014年10月28日11:02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探尋感召力:“家常飯”的奧妙在哪裡——第31集團軍新形勢下經常性思想工作新聞調查

    深入群眾、聯系實際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軍的優良傳統。

  85年前,《古田會議決議》中就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壁報為對群眾宣傳的重要方法之一﹔征集並編制革命歌謠﹔政治簡報要快,內容要豐富一點﹔到一個地方要有適合那個地方的宣傳口號和鼓動口號﹔宣傳要切合群眾的斗爭情緒……

  偉大的歷史啟迪未來。85年來,在古田會議精神的光芒照耀下,軍隊思想政治工作始終緊跟時代發展節拍,緊扣官兵思想脈搏,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新的歷史條件下,經常性思想工作如何更接地氣,如何更具戰斗性和感染力,是強軍征途中必須回答和解決的現實課題。

  ★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傳家寶靠什麼傳下去?

  將軍曾從這裡出發

  “戰士為啥都愛看《舌尖上的中國》?”聊起如何改進經常性思想工作,第31集團軍幾位領導由此切入了話題。

  這部紀錄片通過“舌尖”觸動了觀眾的“心尖”。無論走到天涯海角,哪怕已經鬢發斑白,誰都忘不了母親做的家常飯的味道。家常飯為何最養人?因為母親了解家裡每個人的口味,掌握每個人的喜好。家常飯為何最難忘?因為它融進了濃濃的親情和淡淡的鄉愁。

  政治工作也是如此,如果接地氣不夠,聯系實際不緊,就隻能浮在表面、懸在空中,難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從提出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古田會議開始,我軍務實高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腳步就一刻也沒有停歇。翻開85年前的《古田會議決議》,我們仿佛看到:在那個群山環抱的村庄,標語、傳單、壁畫、山歌、化裝演講、劇團演出……如火如荼的思想政治工作,讓這支年輕的隊伍充滿了對真理的向往,充滿了火一般的激情。

  接地氣的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軍的傳家寶。集團軍原政委姜勇回憶說,在他當戰士的那個年代,政治工作像空氣一樣融進日常工作、生活、學習,在潛移默化中教育人、培養人、塑造人。

  姜勇本人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因為有文化、字寫得好,入伍沒多久,連隊干部就讓他辦黑板報、寫廣播稿、編排節目。不知不覺中,他的思想政治水平不斷提高,很快就當上了干部。

  談到曾經活躍在基層的宣傳思想陣地,南京軍區政委鄭衛平更是充滿了難以割舍的情感。在他“兵之初”的記憶中,每逢重要任務,黑板報、廣播、演出隊一齊上陣,全連就能發動起來,大家的聰明才智就能調動起來,連隊就干勁沖天。

  80多年來,我軍之所以能把來自五湖四海、思想基礎各異的官兵迅速擰成一股繩,不管面對任何艱難險阻,始終斗志昂揚、銳不可當,一條重要經驗就是深入群眾、聯系實際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然而,世易時移,洶涌而至的信息網絡時代,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這個集團軍調查發現,熱衷於微博、微信、QQ的90后一代已經成為基層戰士主體,一些戰士有問題不找干部找百度,有心事不找戰友找網友,有困難不找組織找論壇。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部隊的黑板報、廣播等傳統陣地,由於面孔陳舊、內容空洞,離基層官兵越來越遠。

  “這是劇變的中國,人和食物比任何時候都走得更快。”正如《舌尖上的中國》所言,站在時代潮頭,必須“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今天,我們如何守好主陣地、開拓新陣地,是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重大現實課題。

  習主席強調指出,“要在發揚光大優良傳統基礎上,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增強政治工作的時代性和感召力。”怎樣才能增強時代性感召力?這個集團軍從最接地氣的黑板報、廣播、網絡等官兵身邊的小陣地入手,開始了新的探索。經常性思想工作迎來了春暖花開的季節。

  創新還是枯萎,這是一個攸關生命線是否永葆生命力的大問題。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煜(實習生)、閆嘉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