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我軍官兵新科目訓練 真炮彈把裝備打得粉碎

2015年01月07日09:32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新課目:打仗缺啥就練啥

  連線指揮員

  增難設險方能磨礪精兵

  軍事訓練是未來戰爭的預演,訓練不拼命,戰時就丟命。時下,險不練兵、難不練兵在一些指揮員頭腦中仍有“市場”。抓訓練喊的是從難從嚴,遇到險難課目卻能不練就不練。搞演習喊的是全天候,動起來卻躲風避雨看天氣。這些做法,其實保的是自己“烏紗帽”的安全,犧牲的卻是部隊戰斗力,埋下的是不能有效履行使命的危險隱患。

  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必須是一支歷經摔打磨練、習慣出生入死的隊伍。在去年年底以來的冬訓中,部隊著眼實戰要求深化訓練內容,設置百余難險新課目,就是想在難局、險局、殘局、僵局中,不斷培養官兵在挫折、逆境中求生存、求勝利的頑強作風,就是想在平時訓練中鍛煉官兵抗嚴寒、抗疲勞、抗艱險等極限作戰能力。

  當然,增難設險並非不講科學、不遵循規律的一味蠻干,而是要強化按綱施訓,切實把訓練的每個階段、每個環節、每個步驟抓實,遵循由低到高、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訓練規律,嚴密組織,科學施訓,這樣才能帶出虎虎生威、戰之必勝的威武之師。(付先學)

  冬訓·新課目見聞一

  沈陽軍區某師——

  信息化新課目成為重頭戲

  從“家門口”到遠距離,從練“鐵腳板”到練信息化,從注重練兵到突出練官……隆冬時節,記者探訪沈陽軍區某師冬訓場看到,一大批信息化新課目亮相林海雪原,給純白的冬日增添了火紅的亮色。

  置身該師冬訓場,最驚心動魄的莫過於真炮彈打真裝備——

  刺耳的警報聲響起,一架白色航模拖著靶機呼嘯而至。“長點射,放!”數門高炮噴出道道火舌,在雪天分外耀眼,靶機被打得粉碎。

  “真炮彈打真靶機,感覺就是不一樣。”談起這,官兵們特別興奮:高速航模因其少且“嬌貴”,以往通常隻在夏季才使用。

  為了突破“冬訓年年‘老三樣’,年年都上‘一年級’”的怪圈,該師果斷對冬訓內容進行調整,從以往注重提高適應嚴寒的能力中跳出來,更加突出寒區作戰功能,使“合成營進攻戰斗演練”等數十個信息化新課目成為冬訓重頭戲。

  歷經千錘百煉,方能百煉成鋼。師領導說:“冬訓的難度越大,對提高戰斗力越有益。盯著打仗抓訓練,打仗缺什麼,我們就專攻精練什麼。”

  雪野山林,炮火隆隆。記者一路採訪,一路感受著該師部隊冬訓的火熱。

  踏訪該師另一個團隊的冬訓場,記者卻意外感受到幾分“冷清”:冰天雪地中,未聞戰車轟鳴,數十名官兵正靜悄悄地練“織網”……

  “這可是剛剛亮相的新課目!”說起訓練內容,團長佟述頗有幾分神秘:我們正在練“建鏈組網”,看著好像不起眼,其實是打仗的硬本事。

  細一打聽,裡面還有故事。去年,該師完成綜合集成建設,將所有指揮系統和作戰要素都聯上了網。建設一完成,他們就興沖沖地搞演練,想體驗一下信息體系作戰的威力。可沒想,官兵忙活了大半天,也沒將網搭建起來。

  “剛開始以為組網很簡單,實際上挑戰重重。”全師作戰指揮網有大大小小上千台(套)裝備和系統,一點混亂都可能造成網絡堵塞甚至癱瘓。

  “組網訓練是我軍訓練轉型中出現的新課題,必須開展專項訓練。”這事引發該師黨委深刻反思:冬訓要想聚焦實戰,須實現從練“鐵腳板”到練信息化、從注重傳統課目到突出網聚能力的跨越。

  今年冬訓,他們將“建鏈組網”“系統整合”等30多個信息化新課目作為重點,在林海雪原上演了一幅幅冬訓新畫卷。

  走進某摩步團“中軍帳”,記者眼前一亮:10多名參謀正按照不同作戰方案,量體裁衣將天候、氣象、水文等數據打包,下發到前沿偵察、火力打擊、集群攻擊和后裝保障等作戰分隊……

  “真是一台體系作戰的精彩大戲!”正當記者感嘆時,師領導卻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最有看頭的,還得數指揮員指揮作戰的新課目。

  午夜時分,大雪紛飛,某團冬訓場上大戰一觸即發。這一夜,是盧曉光當團長以來最煎熬的一夜——今晚,他站在作戰地圖前就沒挪過地,3個多小時,他就接連9次更改作戰方案。

  “不重視不行啊!”盧團長告訴記者:今年冬訓,全師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從注重練兵到突出練官,指揮類新課目佔據冬訓“半壁江山”,指揮員指揮打仗的成績佔冬訓考核總分的一半。

  帶著這一視角審視冬訓場,記者發現一個新變化:過去冬訓,各級指揮員帶頭身先士卒走在隊伍最前面的景象不常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司其責,在戰位上精心籌劃指揮打仗的忙碌身影。

  “從帶隊行軍到指揮打仗,這一轉變令人欣喜!”記者在該師指揮大廳看到,一場由該師首長機關與團營連排四級50余名指揮員對抗的演練,在方寸熒屏間激烈展開。對抗雙方雖然遠隔百裡,但敵情無處不在,戰況實時顯現。

  不少指揮員告訴記者:指揮類新課目成為考評新焦點,不僅讓指揮員回歸戰位,更引導大家把心思用到打仗上,讓戰斗力標准真正立了起來。

  深諳運籌帷幄之能,方有決勝千裡之力。伴著指揮員一道道作戰命令,茫茫雪野裡官兵槍開保險、炮彈上膛,擺開戰斗隊形,穿插迂回、往返沖殺……(本報記者 劉建偉 特約記者 朱小虎 劉德武)

  冬訓·新課目見聞二

  濟南軍區某炮兵旅——

  同樣距離“練”出別樣精彩

  哐當一聲,鎬頭仿佛砸在了石頭上。手震得生疼,八連中士段程鵬低頭一看,才挖起一小塊凍土。

  “冬季拉練挖駐鋤,當兵5年多這還是頭一遭。”段程鵬一邊奮力揮鎬一邊嘟囔。平常10分鐘就能挖好,可現在,10分鐘過去了,才挖了不到一半。

  “要是打仗,豈不壞事了?”面對連長發問,段程鵬無言以對。

  快!快!快……22分鐘,駐鋤坑挖設完畢,段程鵬和戰友們滿臉汗水,個個手累得發抖。

  新年伊始,濟南軍區某炮兵旅冬季野營拉練啟動。

  路線,沒變。距離,依舊是260公裡,沒變。可官兵們“走”起來的感覺,跟往年完全不同——

  記者翻看該旅《冬季野營拉練手冊》,他們在往年15個訓練課目基礎上,增加了炮陣地選擇等17個新課目。

  “以往搞冬訓,不管是炮兵裝甲兵最后全變成了步兵。”該旅領導說:“這次加的新課目,都是冬季作戰用得上的。冬訓不僅要練腳板、練意志,還需要練專業技能、練實戰能力。”

  記者隨隊前行,感受到部隊冬季野營拉練中的硝煙味越來越濃。

  行軍途中,反坦克導彈營連以上指揮員突然被要求在陌生地域、20分鐘內,判斷“敵”進攻方向隊形,定下戰斗決心。新任職的連長楊坤,選擇的發射陣地方便車輛進出,也便於隱蔽偽裝,卻因“沒有准確判斷敵進攻隊形,陣地不便於發揚火力”而被判不合格。

  楊連長一拍腦袋,直呼后悔:“以往敵情都是‘小股襲擾’,一著急竟然忘記這次通報中敵人來了鐵家伙!”

  260公裡,同樣的距離,“練”出別樣的精彩——

  “好險!車怎麼不聽使喚了?”八連司機胡志奇駕駛汽車拐彎時,車子一下滑出去好幾米。他下車一看,路上結了厚厚一層冰,咋回事?一打聽,這是旅裡特意連夜設置的冰雪路面。

  “早上聽說要進行冬季特種駕駛訓練,以為講講就算了。往年旅裡想方設法給我們挑好路走,沒想到今年這次來真的。”

  胡志奇給車輛輪胎裝上防滑鏈。剛駛離冰雪路面,他又駛進了煙霧之中,這是旅裡模擬霧天行車的場景。胡志奇不得不打開霧燈,不斷按著喇叭,小心翼翼地駕駛車輛前行。

  新課目練得很火熱,暴露的問題真不少。二營官兵在進行炮陣地設置訓練時,拿出水平尺一看,裡面的液體因氣溫低凝固了,無法標定水平﹔七營在營區訓練場進行簡易測距考核,85%以上的官兵能夠達到優秀,來到陌生地域組織考核,優秀率不到50%……

  面對不夠理想的成績單,上級領導沒有批評指責,反而稱贊:“敢於在野營拉練中多訓幾招,能夠發現冬季作戰中的短板不足,這為提升部隊冬季作戰能力開了個好頭,值得肯定。”

  拉練結束時,段程鵬和去年一樣,腳上還是起了4個大血泡。他說:“這4個大血泡和去年相比,含金量要高出很多,因為我學到了更多的冬季作戰技能……”(本報記者 周 遠 通訊員 劉文峰 顏興旺)

  冬訓·新課目見聞三

  西藏軍區某旅——

  “裝甲合成營”亮相雪域演兵場

  冰天雪地裡指揮10余個兵種要素單元進攻戰斗,對於西藏軍區某旅裝甲合成營營長盛金波而言,無疑是一場挑戰。

  “其實受考驗的不只是我。”盛金波告訴記者,今年冬訓,裝甲合成營亮相演兵場,對於裝甲、火炮、防空、工兵、通信、防化、偵察等10余個兵種分隊的官兵來說,要在高原高寒條件下實現無縫連接,戰法方案的選擇、裝備性能的衰減、氣象條件的變化等等都是影響精確合成的關口。

  盛金波所言不虛:合成營的“三頭六臂”剛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冬訓地域展開,就有好幾個不聽使喚了:一輛裝甲裝備的低溫緊急啟動措施不足,在雪地裡“凍僵了”﹔指控裝備更缺乏在極端條件下使用的性能數據,時不時在屏幕上也飄起了“雪花”……

  “這些關口今天就要闖。”某旅旅長賀勝介紹說,冬訓以來,這個旅將合成營12個類型27種裝備全部拉到風雪嚴寒的演兵場,在實兵實裝演練中檢驗體系作戰效能。

  “這裡是檢驗合成效率、裝備性能的天然場所。”冬訓中,他們設置復雜戰場環境,專挑凌晨氣溫最低時進行效能測試,逼著部隊找准嚴寒條件下戰法運用規律,採集了裝備在嚴寒條件下的大量訓練數據,探索出快速啟動、動中加油、隱蔽偽裝等7個訓練難題的解決辦法。

  記者在冬季演練場看到,戰場進入膠著狀態,營長盛金波不時根據戰場態勢的變化以及不同的作戰任務,更換戰斗隊形,搭配其他兵種分隊的模塊,多方式向“敵”發起進攻。

  在“敵”強電磁干擾下,通信分隊迅速實施反干擾,工兵分隊實時前出破障,某新型坦克和裝甲戰車在自行火炮支援下高速機動。盛金波告訴記者,根據“任務決定樣式、樣式決定能力、能力決定編組”思路創新的這些合成作戰模塊,戰場運用十分靈活,能防能打,一體聯動。

  “敵軍火力過猛,建議你營遲緩進攻,就地轉入防御,加固陣地,伺機恢復進攻……”戰局扑朔迷離,裝甲合成營隨機應變,陣地防御、山地進攻和警戒、反空降戰斗,將對抗演練一次次引入高潮。

  “過去分隊戰術訓練,坦克、炮兵、裝甲、通信、衛勤等兵種都是你打你的,我練我的。有時雖經過多次合練,關鍵時仍難攥指成拳。”旅領導頗為感慨:如今,合成營採取“改、聯、升、擴、建”的辦法,實現了網內作戰信息的無縫流動、實時共享,再沒出現過以往的“南轅北轍、各自為政”現象。(本報記者 郭豐寬 通訊員 石 健)

分享到:
(責編:邱越、劉軍濤)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