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部隊執行赴雲南某地火箭實彈打靶任務。蔣佳冀作為最后一個架次執行任務的戰機,從重慶本場起飛時,天氣穩定,空中隻飄浮著層雲。他抵達靶場成功實施實彈打靶。返場途中,指揮員仔細詢問他戰機油量,並命令他加滿油門,以最快速度返場。蔣佳冀心裡明白:本場天氣可能發生變化,而他是執行任務的最后一架戰機。
他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保持速度返航。快抵達重慶時,指揮員通告:“能見度一公裡,雲底高100米”,越往前飛天越黑暗,指揮員不停地尋問油量。從5000米進入彌漫的厚雲后,以免丟態錯覺,完全轉入儀表飛行。蔣佳冀迅速建立航線,穩穩地下降到高度1000米。抵達遠距時抬頭看前方,沒有看到跑道,他心裡一緊,根據平時飛行經驗保持狀態,繼續按數據飛行。飛到距離機場三、四公裡、飛機高度200米時,他一邊調整速度,一邊尋找跑道,還是沒有看到,心裡不由得充滿忐忑。
距機場越來越近,依然看不到跑道,他心裡又緊了一下,全神貫注,保持狀態,但仍然沒有看到跑道,近距燈亮鈴響,他看了一眼偏航距沒有偏航,抬頭一看還是沒有跑道的影子,於是加大油門准備復飛,再一抬頭,隱隱約約看到跑道頭的近進燈,一下放下心來,他向指揮員報告:“看到跑道!”緊接著,收油門、控制速度,穩穩降落在跑道上……
歸航后,師政委喬亞軍問他:“緊不緊張?”蔣佳冀笑著回答:“我有信心。”他的老團長、時任師參謀長陳暉贊許地拍拍他的肩膀:“做得不錯。”
后來他才知道,在來回近兩小時的航行中,他緊緊地抓著地面所有指揮保障人員的心。當時指揮員陳暉參謀長安慰大家:“蔣佳冀,沒問題!”也正因為對他飛行技術的信任,指揮堅持讓他飛回本場,而沒有到其他機場備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