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配圖:中日海軍實力對比
人民網北京1月21日電 (邱越)近日,英國權威軍事雜志《簡氏防務周刊》刊出評論稱,中國海軍實力今年將首次超越日本,該報道稱中國宣布除釣魚島以外,中國南海等地區為中國的勢力范圍,並加緊強化海軍戰斗力。軍事專家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該文章將中國海軍實力堆砌式地展示,非常不專業,得出“中國海軍將超日本”的結論,其目的無非是要以應對中國為借口來要求增加撥款。
中日爆發戰爭中國將慘敗?
如果中日兩國海軍因釣魚島糾紛爆發武力沖突,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呢?2014年,日本一家研究所曾發布一個模擬結果稱,如果中日海軍爆發局部戰爭,數小時后中國海軍會遭遇慘重失敗。這是基於日本海上戰力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的戰爭預測。
據尹卓介紹,對於交戰雙方力量強弱、戰爭結局的推演,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靜態比較的方法,一種是動態比較的方法。靜態比較就是將兩國各種艦艇、飛機的作戰能力都指數化,用指數再進行比較,如此需要形成一個指標體系,根據各指數不同的分值和權重,通過計算機的計算,得出靜態指數,如反艦指數、反潛指數、防空指數、水面艦艇指數、潛艇指數、航空兵指數,通過對這些指數的綜合運算,再進行靜態的比較,便可以靜態得出交戰雙方力量的強弱對比。而動態比較還要加上很多因素,諸如在何處發生戰爭、戰爭發生地距離兩國距離遠近、雙方機場位置等,這屬於戰役性的模擬。“日本很可能是對中日在釣魚島開戰進行了模擬推演,將幾次對抗的結果進行疊加,從而得出結論。”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高祖貴認為,日本進行這種推演就是想得出一個結論:中國軍事實力增長太快,對地區、對日本、對整個世界構成的挑戰越來越大。
堆砌式對比中日海上力量很不專業
據《簡氏防務周刊》報道,中國擁有海軍兵力23.5萬人、潛艇56艘、軍艦970艘、戰斗機468架,而日本海上自衛隊僅有4.58萬人、潛艇18艘、軍艦120艘、戰斗機339架。此外,該報道還稱中國擁有核動力航空母艦“遼寧艦”和擁有200個核彈頭的“巨浪-2”潛艇發射導彈,以及讓美國也感到害怕的洲際彈道導彈“東風-41”。
“《簡氏防務周刊》是一本專業的雜志,但這篇評論將中日海上力量堆砌式比較,非常不專業。”尹卓說,首先它如何能得出中國彈道導彈核潛艇已經擁有了200枚核彈頭?此外,對於日本這樣的無核國家,就算釣魚島起爭端,中國也不會動用核武器,除非美國參戰並優先使用核打擊。“(簡氏防務周刊)這種比較僅僅用於靜態(比較)尚可,但在動態作戰中,中國的核力量就必須被排除在外了,不能作為比較的標准。”
高祖貴表示,《簡氏防務周刊》雖然不能代表英國官方的聲音,但該雜志的影響力很大,代表著學術和娛樂的看法。此次該雜志所得出“中國海軍實力比日本強”的結論,與此前美國國會經濟與安全委員會的結論如出一轍,且更加明確。區別只是簡氏把中國經濟和軍事的潛力和規模當作了現實。其實,日本、美國、英國的這些聲音都無非是想表達遏制中國的意圖,呼吁增加軍費撥款。
尹卓指出,日本艦艇的信息化程度遠在中國之上,而且其武器的體系作戰能力相當強,信息化技術水平與美國基本屬於同一代,這是日本自己心知肚明的。信息能力在武器裝備體系中的作用非常關鍵,顯然簡氏的這種軍力對比模式不科學。
人數和規模早已不是衡量現代化海軍力量的標志
《簡氏防務周刊》報道還提到,中國今年計劃增加052C型驅逐艦和052D型等新型驅逐艦,到年末,中國版的“宙斯盾”艦戰斗力將會達到日本的1.5倍。
據尹卓介紹,“宙斯盾”艦是現代大型水面艦艇的標志性裝備。“宙斯盾”艦是以計算機為中心的武器系統,擁有艦隊控制的相控陣雷達,使用全數字化電子掃描,可使導彈自動發射。此外,垂直發射的導彈可以360度全向發射,且實現了多種導彈共架發射,這正是“宙斯盾”艦現代化作戰能力的體現。“中國的052C和052D是“宙斯盾”類型的軍艦,數量與日本基本持平,但噸位要小得多,日本的“宙斯盾”艦的載彈量高出我國海軍同類戰艦近一倍,僅看艦艇數量無法比較其綜合作戰能力。”
尹卓認為,海軍人數和規模早已不是衡量現代海軍力量的標志,應該換成所擁有戰艦的“艘均噸位”或“人均噸位”。“艘均噸位”可以判斷某一支艦隊是以大型艦艇、中型艦艇,還是小型艦艇為主。中國海軍以中小型艦艇為主,艦艇艘數雖多,但艘均噸位較低﹔相比之下,日本艘數較少,但其艘均噸位要高得多,美國則更高,達到數倍甚至十倍於我們。另一方面,假如海軍規模很大,但“人均噸位”較少,說明海軍中陸基人員較多、效率較低,便不是一支現代化程度很高的海軍,而“人均噸位”高,說明每條艦艇上人員雖少,但艦艇的自動化程度較高,陸基人員少海基作戰人員多,這些都直接體現著海軍的結構是否合理、是否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