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新聞》2月3日報道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殺害日本人質事件表示,日本有必要為國際社會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努力繼續做出貢獻。相關分析人士認為,不讓悲劇重演當然是理由之一,但加強與美國合作對抗恐怖主義也是原因。而日本確實在這十多年裡,以支持美國反恐為由,一步步地擴大自衛隊的活動范圍。
安倍在2日召開的參院預算委員會上指出,“哪個國家都無法避開恐怖主義的威脅”,強調“國際社會必須聯合起來共同阻止恐怖主義活動”。安倍還表示,鑒於日本人質事件的發生,有意修正有關自衛隊解救國外日本人的法律。
相關報道表明,2001年美國“9.11”事件發生后,日本以支援美國同恐怖主義作斗爭為由,多次向海外派遣自衛隊。之后,美國為報復恐怖分子進攻阿富汗,日本國會趁機於2001年10月通過了有效期為兩年的《反恐特別措施法》,為日本向海外派兵提供了法律依據。《反恐特別措施法》無限擴大了日本向海外派兵的范圍,將日本自衛隊的活動范圍擴展到所有國際公海、上空和有關國家同意的外國領土。此外,根據這一法律,日本政府在採取反恐措施時不必經國會批准,而是以召開臨時內閣會議的形式作出決定即可,但須在採取行動后的20天內報告國會。
2001年12月,日本政府根據這一法律,首次向海外派遣自衛隊,為在印度洋上活動的多國海軍艦艇提供燃料及后勤保障服務。此舉成為日本戰后防衛政策的重大轉折。2003年美國對伊拉克動武之際,日本通過了新的反恐特別措施法案,陸上自衛隊以支援人道主義復興的名義,進入伊拉克南部,航空自衛隊承擔物資輸送的任務。
另外,在2013年阿爾及利亞人質事件中有10名日本人質被殺害,以此為契機,安倍政權再次修正自衛隊法,使得自衛隊陸上運輸海外日本人成為可能。《東京新聞》分析認為,安倍所說的完善解救海外日本人的法律,不過是此次修正自衛隊法的延續罷了。
然而,恐怖主義非但沒有消失,反而有所擴大。趁敘利亞內戰膠著之際,已經具備資金和戰斗力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勢力抬頭。歐美諸國雖決意空襲了“伊斯蘭國”,但2015年1月法國《查理周刊》仍然遭到恐怖主義襲擊,在這種恐怖主義制造的高度緊張氣氛下,自稱“伊斯蘭國”的恐怖分子預告將殺害兩名日本人質。
安倍在2014年7月在內閣會議中通過新安保政策,正式決定修改憲法解釋以解禁集體自衛權,決議認為,即使自身未受到攻擊,日本也可以為阻止針對他國的攻擊而行使武力。本次國會預計將提出,把決議內容具體轉化為自衛隊任務的安保法制關聯法案,一旦通過,日本自衛隊的海外派遣機會將進一步增加。
《東京新聞》認為,這正是安倍主導的“積極和平主義”中最重要的部分,勢必會令中韓兩國對日本更加警戒。而中東各國雖然與歐美各國不同,一直以來對貫徹“專守防衛、和平外交”政策的日本比較信賴,最近也有相關分析指出,感覺到了日本的變化。然而安倍在2月2日再次明確表示,“為了創建沒有恐怖主義的社會,日本會繼續推進積極和平主義政策。”
或向中東增派武官
安倍在2日的參院預算委員會上表示,將強化反恐政策,關於此次日本人質事件,“無論花多少時間,都會與國際社會協作追捕犯人,使其接受法律制裁。”同時,安倍還表示,將提高日本在中東的信息收集能力,日本政府正在探討向約旦等國家的日本大使館增加武官。安倍同時指出,有關自衛隊參與解救海外日本人,如果沒有得到所在國家允許是無法進行的。即便相關法律允許自衛隊參與這次解救活動成為可能,要得到敘利亞的同意也很艱難。
安倍表明,“有關安全保障法制,會盡快將整體結構向國會提出”,而有關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具體事態,安倍並未明確說明,只是說“清晰地整理出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具體事態,也隻不過是桌面上的理論罷了”。(實習編譯:張欣欣 審稿: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