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武直10極限試飛速度超設計指標 稍不慎便機毀人亡(圖)

2015年02月05日11:11  來源:法制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叱咤低空“馴鷹人”

  圖為試飛員駕駛直升機翱翔在雪域高原。本報記者張媛文/圖

  任何一名飛行員都不希望自己的飛行生涯中出現空中特情。因為,它瞬時突然、高度危險、無法預見,處置稍有差遲,就會釀成毀滅性災難。

  然而,總參陸航部某試飛大隊的試飛員們卻每天都在面對特情、與死神對陣,把遭遇飛行危局當作“家常便飯”。14年如一日,他們勇擔使命,挑戰極限,直面死神,搏擊低空,安全飛行數千架次、上萬小時,出色完成4個系列20多個新型號國產直升機的科研試飛任務,無數次從“極限危機”中凱旋,創造了一機未損的航空器試飛奇跡。

  對陣死神

  挑戰極限中“助產”研制新機型

  有人說,試飛員是和平時期離死神最近的人。大隊試飛員們卻不畏艱險,從容應對,以一往無前的氣概不斷沖擊飛行極限,反復經受生死考驗。

  普通飛行員可能飛行一輩子都不會遇到一起空中特情,而大隊試飛員們每年都要處理幾起大的特情。2006年11月7日,試飛員張雷對某新型直升機進行懸停檢查時,直升機突然劇烈飄擺,無法保持正常懸停姿態。數秒后,直升機進入側翻狀態,翼尖離地僅僅數十厘米,眼看就要旋翼打地機身翻轉。緊要關頭,張雷當機立斷,在直升機向反方向傾斜經過水平位置的一剎那,迅速下放總距使直升機從3米的高度快速垂直下落。僅僅0.6秒,直升機迫降成功。此時,尾槳已斷裂觸地,碎片飛出數十米遠。

  該型機型號總師王賢玉至今心有余悸:“倘若錯過這一次飄擺過水平位置的瞬間,那麼下一個飄擺,直升機旋翼必將打地,后果不堪設想!”

  試飛風險不僅僅源於特情,更多的是來自對直升機性能極限的挑戰。這年冬天,大興安嶺白雪皚皚,氣溫零下40多度,試飛機組正在進行直—10直升機高寒條件下一類風險科目試飛。沒有任何加溫防護的駕駛艙內,試飛員在手腳凍得幾乎麻木的狀態下駕機從3000米高度向下俯沖,銀色大地扑面而來,空氣與直升機摩擦聲呼嘯而至,噪聲像鐵皮撕裂般強烈刺耳。此刻,直升機開始出現左右飄擺和劇烈抖動,隨時面臨變形甚至解體,稍有不慎就會機毀人亡。但試飛員鎮定自若,屏住呼吸,緊握駕駛杆,操縱著幾乎要失去控制的直升機繼續俯沖:100公裡/小時,200公裡/小時,300公裡/小時……當空速表顯示時速達到極限值時,試飛員果斷退出了俯沖動作。現場驚心動魄,這一速度超出了設計性能的1.1倍,創下了該機型高寒飛行的極限,填補了國產直升機飛行的又一項空白。

  試飛員們就是這樣冒著生命危險,先后試飛數百架次高等級風險課目,為國家避免了數十億元財產損失,從試飛禁區拿回了大量寶貴數據,為我國武裝直升機多項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勇擔使命

  主動作為探索新裝備新戰法

  試飛員,既是裝備性能的驗証者,也是裝備質量的把關者,肩負著國防和軍工發展的雙重重任。每一架新出廠的直升機必須經他們空中試飛,排除一切質量缺陷和故障隱患后,才能成為合格品交付部隊飛行員。

  2010年夏天,試飛機組在西北某試驗基地執行直—10直升機武器靶試地面試驗時發生意外——直升機旋翼被出膛的火箭彈擊穿,碎片濺射至數十米外,火發器內部元器件被燒焦,電源口蓋被震落——這是一起罕見的重大險情。然而,試飛機組並沒有被眼前的慘烈景象所震懾,而是第一時間參與到專家組的故障分析論証中,積極查找問題發生的原因,並協助科研人員迅速改進試驗方案。新方案一出爐,他們就立即投入到新一輪試驗試飛之中,並最終確保該型機取得了空中靶試100%命中目標的喜人戰果。

  “在直—10直升機的研制中,試飛大隊的貢獻太大了!”直升機總設計師吳希明感嘆說,“試飛員是設計理論與飛行實踐相聯系的關鍵環節,尤其是在直升機人機工效方面有著最大的發言權。他們最清楚部隊需要什麼樣的裝備,也最了解企業的研發能力,他們的作用發揮好不好,直接影響一個型號的進程。”

  “5·12”汶川抗震救災,全軍上百架直升機緊急飛赴災區執行救援任務。由於當時直—8直升機的高原性能數據不明,執行救災任務的飛行機組對進入高海拔山區飛行有些擔心。“立刻組織試飛驗証!”得知這一情況后,大隊領導當即拍板。他們找到直—8直升機設計總工程師商討對策,迅速組織高原試飛機組加班加點試飛獲取了第一手數據,緊急論証該型機在北川災區飛行的可行性,並協助工廠對該型機迅速完成改裝。隨后,改進飛行方案很快反饋到救災部隊,直—8直升機在運送傷員、投送物資等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緊要關頭,試飛員們快速反應、主動作為,不僅為抗震救災贏得了寶貴時間,同時也為陸軍航空兵執行多樣化非軍事作戰任務拓展了空間。

  大隊長姚海忠談起我軍第一部《陸軍航空兵試飛員訓練大綱》的編寫經過時,對當初試飛員們主動請纓的情形依然記憶猶新。“試飛員特情訓練課目設置難度比部隊大、時間要比部隊長”,“每名試飛員的飛行課目、訓練方法、評估標准都應高於部隊飛行員”……這種自加壓力、追求卓越的作風和品質,始終貫穿在試飛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之中。

  甘於犧牲

  無私奉獻致力打造過硬團隊

  在大隊,罹患失聰、面癱等職業病的試飛員不在少數,然而隻要不影響任務誰也不願停飛,他們總說“今天我們試飛多擔一點風險,明天部隊作戰就少一分犧牲”。正是憑著這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一連飛出了國產直升機的多個極限數據:最大飛行表速、最大過載值、最大仰角、最大瞬時盤旋角速度……

  近年來,隨著國家直升機研制和軍隊裝備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陸航試飛員承擔的試飛任務量逐年攀升。為了確保試飛任務節點,試飛員節假日加班加點成為“常態”。一等功集體——直—10武器系統試飛機組先后轉戰8個省區,歷時4年時間,創造了國產直升機空空靶試的多項試飛紀錄,為加速國產專用武裝直升機的研制進程做出了突出貢獻。然而,4年中,他們和他們家庭所付出的犧牲卻是常人無法體會的。

  在個人與集體這架天平上,陸航試飛員的重心永遠傾向集體,心裡永遠裝著神聖的試飛事業。經常會有一些地方航空公司出於對試飛員過硬飛行技術的垂慕,開出優厚條件,動員他們過去工作。但無論如何軟磨硬泡,都未能動搖過試飛員們的意志。

  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中,試飛員面對風險與收益的巨大差異緣何如此淡定?採訪中,大隊政委陳風華細數大隊傳家寶的講述解開了記者心中的問號:

  群雁高飛頭雁領。從宋義到徐國林,再到姚海忠的三任大隊長,十幾年如一日以身作則立下了一個鐵規矩——最新最難最險的科目,大隊長飛第一個架次。

  試飛干部無小事。大隊地面干部默契地形成了一個沒有成文的好傳統——待遇,優先考慮試飛干部﹔困難,優先解決試飛家庭。

  ……

  大隊黨委針對試飛員常年在外執行任務無法照顧家庭的實際,定期對任務機組家庭進行家訪,不遺余力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讓試飛員們時刻感受到組織的關愛和集體的溫暖,消除后顧之憂。

  好班子帶出好團隊。如今,大隊試飛員人人立功受獎,人人有科研成果,人人都能成功處置空中特情,是我軍航空試飛領域一個膽識過人、技藝高超的英雄群體。(本報通訊員周敬波 徐發廣)

分享到:
(責編:邱越、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