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沈陽3月20日電 3月20日,新一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將回到祖國。連日來,受領烈士遺骸交接、安葬任務的沈陽軍區部隊官兵全力以赴——“拿出最好的姿態迎接先烈”
“我們不怕流汗,不怕吃苦,隻怕標准不夠高,愧對烈士英靈。”沈陽軍區某電子對抗團政委陳永峰如是說。
根據中韓雙方達成的共識,第二批68具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將於3月20日回國,屆時中方將於當天在沈陽桃仙機場舉行迎接儀式,並次日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安葬儀式。在這兩項儀式活動中,來自沈陽軍區某電子對抗團和某機步團的260多名官兵將擔負護送棺槨、軍樂演奏、安葬靈柩等多項任務。
“迎接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意義重大、使命光榮,必須站在弘揚民族精神、慰藉烈士英靈的高度抓好各項工作。”基於這樣的認識,沈陽軍區兩支任務部隊全力以赴進行各項准備,每個環節都堅持一流標准。
受領赴韓國迎接68具烈士遺骸任務后,留給某機步團10名禮兵的訓練時間隻有短短8天。為在境外高標准展示好我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軍區特戰精兵、該團一連連長劉新光帶領著10名禮兵腿綁沙袋練禮步,腰立標尺練軍姿,手托彈藥箱練臂力。飯堂前、路燈下,劉新光每天都帶領10名禮兵訓練16個小時以上。
“運送棺槨重在順暢、鳴槍禮兵重在安全、持槍衛兵重在形象、觀禮方陣重在肅穆。”來自沈陽軍區某電子對抗團的204名官兵擔負烈士遺骸迎接和安葬儀式中的多項保障任務,他們從以上4個方面對任務進行進一步細化部署。為確保順利完成任務,他們嚴格規定運送過程中換人、倒手的動作,甚至精確到人員轉體的角度。與此同時,各級骨干嚴抓細摳持槍禮兵、鳴槍禮兵的動作,對動作不規范、不整齊等問題,手把手糾正。每天訓練結束后,他們還利用晚上“小交班會”時間對一天的訓練進行“復盤”,查找問題,制訂第二天的訓練計劃。
“志願軍烈士為國捐軀,我們有責任有義務送好他們最后一程。”陳永峰告訴記者,他們團受領任務全體官兵始終牢記這句話,在訓練中充滿熱情。
團槍械助理才志龍,因右腳跟腱斷裂剛做完手術,即便仍處在恢復期,他每天纏著繃帶堅持保障在訓練一線,平均每天壓彈300余發,晚上9點訓練結束后,還帶著軍械員保養槍支到凌晨。團訓練隊教導員王偉,受領任務后就機場和烈士陵園測量,精確計算禮兵每一步的大小。
指揮員不辭辛苦,參訓官兵更是斗志昂揚。最近一段時間,該團27名鳴槍禮兵、16名持槍禮兵,平均每天訓練13個小時,舉槍近個4小時,重復動作上千次,沒有一名同志叫苦叫累。警通連列兵雷宇訓練尤為刻苦,汗水常常浸透衣服,但他把每一次的訓練都是當作正式執行任務來對待。他說:“我們要拿出最好的姿態,迎接遠在異國他鄉的革命先烈。”(李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