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立即派出前接分隊,於10時30分前到達野戰醫院,前接80名傷員轉回基地醫院救治!”3月下旬,南京軍區180醫院大批量傷員救治對接演練在某海域拉開帷幕,醫院自主研發的批量傷員救治系統為搶救生命提供了有力信息保証。
據介紹,這套系統集傷員信息採集裝備、單兵數字化裝備為一體,搭建了批量傷員救治平台、可視化數字平台、人員車輛追蹤定位平台,通過專用信道可實現傷員傷情實時回傳、指揮指令實時下達、院內資源動態調控,縮短了救治時間、優化了救治流程、提升了救治效率。
前接分隊到達指定地域后,醫務人員隨即使用傷員信息採集終端機對80名傷員進行快速檢傷分類,將傷員傷類、血型、收治專科等信息錄入后,為他們佩戴即時生成的二維條形碼腕帶。傷員到達基地醫院后,醫務人員隻需掃一下二維碼各類信息便可瞬間獲知。在返回基地醫院途中,醫務人員在車內對傷員進行了血液標本採集,心電圖、超聲等檢查,實時將傷情傳回基地醫院指揮所。
“傷員即將到達醫院,各科室迅速做好收治准備。其中,6名重症傷員需緊急手術、3名燒傷傷員需進入燒傷科緊急救治……”指揮所依據前方傳回的各類信息進行預判,立即通知相關科室做好救治准備。信息化手段為救治傷員生命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每名傷員檢傷分類時間由原來的平均5分鐘縮短至2分鐘,接收時間由原來的平均7分鐘縮短為1分鐘,入科時間由原來的平均5分鐘縮短為1分鐘,救治效率明顯提升。(戴曉芳 巴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