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利用宙斯盾反導系統,在太平洋上空攔截了一枚分離式短程彈道導彈。
美國現役的艦載防空反導系統,當初正式命名叫“空中預警與地面整合系統”。取其前半部英文每一字頭,碰巧能湊成希臘神話中宙斯之盾(AEGIS),以炫耀它是美國海軍艦隊的堅固盾牌,亦符合美國政客想當世界霸主的意圖。
花費5年時間搬上陸地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美國共有84艘“宙斯盾”戰艦在役。這些軍艦在全世界各大洋游弋,充當“世界警察”,哪兒有事就到那裡去“叫板”。本世紀初,美國對宙斯盾系統作了重大升級改進,主要是將攔截彈由“標准-2”改為“標准-3”彈,使反導能力大大提高。因此新的系統就稱之為“宙斯盾彈道導彈防御系統”。
美國要在全世界范圍內打造針對中俄的反導系統,這是其長期的戰略部署。因此在上世紀,美國耗巨資建造了陸基中段反導等大型反導系統。從上世紀末后,美國的戰略思想和做法有些變化,就是盡量設法在中俄大門口的盟國部署反導系統,這樣就能在中俄的彈道導彈剛起飛的助推段,最晚在中段的開始段就將導彈擊落。好處是雙方導彈的殘骸不致落在自己的領土內,造成災難。同時起到名為“保護盟國”,實為控制盟國,以及監視中國和俄羅斯軍事力量的作用。
為此,美國想把反導能力較強的宙斯盾系統從艦載搬到陸地。經過大量打靶試驗,認為“宙斯盾”不僅具有較強的攔截中、遠程彈道導彈能力,還具有攔截低軌衛星的潛能。但“宙斯盾”裝載在艦上畢竟離俄羅斯本土遠了些,美國為此悄悄地花了5年時間,2014年終於將艦載“宙斯盾”搬上了陸地,並獲得成功。美國媒體甚至吹噓,這是其“快、好、省”研發武器的典范。
適於攔截中遠程彈道導彈
從具體武器設備來看,岸上宙斯盾系統的“標准-3”彈有兩個助推發動機和一個脈沖發動機,其最大攔截距離可達1000千米以上,適於攔截中遠程彈道導彈,而薩德彈適於攔截中近程彈道導彈。二者起到分工、互補作用。
至於“宙斯盾”原有的指控系統,包括指揮與決策系統、武器控制系統、殺傷評估系統等,都具有很高水平,歷來就名聲在外。“宙斯盾”上岸后的大系統,還可以和美國全球“導彈防御系統”中其他所有分系統聯網,做到協同作戰,資源共享。它可接受預警衛星DSP的信息,根據接收到的信息分析來襲導彈的參數,引導雷達捕獲和跟蹤目標,下達發射命令,並向飛行中的攔截彈提供修正數據和指令。
直接威懾遏制俄羅斯
2013年美國和北約制定了新的歐洲反導計劃EPAA。按照計劃,將在俄羅斯大門口的波蘭和羅馬尼亞部署“岸上宙斯盾”。整個計劃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已於2011年完成,第二階段將在今年完成,第三階段不遲於2018年完成。
這個計劃名為對付伊朗,實際上直接威懾和遏制俄羅斯,自然遭到俄強烈反對。俄羅斯領導人一再嚴正聲明:美國和北約的陸基反導陣地,既可部署多型反導導彈從助推段盡早攔截俄彈道導彈,同樣也具有部署進攻導彈打擊俄首都等境內目標的潛在可能性,從而對俄羅斯及其首都產生極其嚴峻的威脅,其影響遠比上世紀古巴導彈事件更為嚴重。但抗議歸抗議,美歐部署EPAA反導系統的計劃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日本和美國從2004年12月簽署導彈防御項目合作協議后,就加緊打造名為防御朝鮮, 實際上劍指中國的反導系統。至2011年整個系統的部署基本完成。又經過近幾年的海試、打靶和改進,已基本具備作戰能力。並作為子系統納入美國全球性的“導彈防御系統”大系統。
相關鏈接
俄打造“普羅米修斯”反導系統
面對美國和北約咄咄逼人的威脅,俄羅斯針鋒相對。為了與美國相抗衡,俄羅斯近年來大力發展從S-300到S-400再到S-500一系列的防空反導系統。2013年,俄羅斯特意將S-500取名為“普羅米修斯”,意思是要像古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神那樣,從宙斯那裡偷取火種給人類,並使宙斯滅絕人類的計劃破產。普羅米修斯和宙斯是冤家對頭,由此可看出,俄羅斯決心在防空反導領域也要與美國一決高低。
隨著美國加緊推行重返亞太和“亞太再平衡”戰略,美日都不滿足於已有的反導系統,不斷要求對它進行升級改進。2013年11月,日本政府正式決定要研究引進以“岸上宙斯盾”為主的反導大系統。計劃主要內容是要加速構建“五層地基、海基一體化綜合反導系統”。(郭衍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