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國防大學兵棋專家張國春:布設戰爭“棋局”>>最新報道
人民網>>軍事>>正文

生命之光 閃耀兵棋

——記獻身強軍實踐的兵棋專家張國春

2015年04月19日18:00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手機看新聞

通過不斷學習、探索以及超越自我的勇氣,讓張國春一次次站在了更高的起點。

人民網北京4月19日 (褚振江 羅金沐)

一個殘陽如血的黃昏,張國春走了——生命坐標定格在2014年10月15日18時55分。

校友群、朋友圈、網絡論壇,懷念、追憶如潮……他的戰友們為他敬撰挽聯:“大才初展英年早逝留恨,壯志未酬音容何處行立。”短短一聯,風骨錚錚,盡抒悲懷。

悲痛中回望他的人品與學問,格調與精神,似乎惟有如此,才能挽留匆匆遠行的腳步。

植入骨髓,使命篤定價值選擇

1987年9月,高中畢業的張國春,以高出錄取分數線44分的成績,放棄地方重點大學,毅然決然報考了軍隊院校。1991年,從空軍電訊工程學院指揮自動化系統工程專業畢業,分配到北空雷達某部。

張國春的岳父谷信是八一飛行表演隊第五任隊長,姐夫是八一飛行大隊副大隊長,一家三位空軍軍官一有閑暇就探討飛機、飛行、空戰仿真等問題,“使命”與“打仗”這兩個詞對張國春的意義,不是一個簡單的符號,而是一種日漸深重的情結。

2001年,張國春攻讀博士研究生。他選擇的專業是國防大學唯一的理工科和軍事學結合的軍事運籌學專業,也是公認最難學的專業,每年的錄取率不到八分之一。要求學員既要會計算機編程、會數學,更要懂軍事、懂指揮。研究的方向是體系對抗仿真,國內尚屬空白,國際上也屬前沿。

從入伍到攻讀碩士研究生之前,張國春一直從事空勤管理,直到成為最高軍事學府一名從事信息作戰與指揮訓練教員,在獲得智力上自我實現滿足感的同時,風雲際會的豪情也在胸中錚然激蕩。他倏地意識到自己別無選擇,這輩子已經無法離開“戰爭”了。

留校后的張國春,把三尺講台當成人生舞台,心靈的聲音時時召喚他:教學的核心是為戰教戰,課堂雖不見硝煙,卻是為打贏戰爭而設﹔校園雖林深幽靜,卻是“以筆代劍”的戰場。

丁光照報考國防大學軍事運籌專業,由於以前沒有系統學過計算機編程知識,學起來不免有點吃力,便和導師張國春商量說,為了日后順當畢業不如早換一個專業。

“勤奮,能讓人聰明起來。”張國春鼓勵他說,我們所做的工作都應是學術前沿和軍隊需求,絕不能半途而廢。爾后下載了大量外文資料,讓他了解本學科最前沿的東西,把自己當年的博士論文拿出來給他看。

“這是我頭一次見到這樣的論文,橫版的裝訂、頁面昏黃,被翻得有些破爛,上面的圈點、劃線密密麻麻。”丁光照說,師者魅力是學子的心燈,從導師身上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踏實工作,不挑三揀四﹔努力進取,不眼高手低。

“我期待我們這個專業能夠出大科學家。”張國春常常這樣說。10多年來,他就像一塊磁鐵,吸引著青年才俊投身兵棋研發應用。

學生張憲還記得,在實驗過程中,張國春特別注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並與學生分享自己在科研中獲得的前沿信息。

“軍事教學不能脫離未來戰爭的實際需要,要以明天的戰爭,設置今天的課堂。”從教以來,張國春力求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及研究動態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去。

為了講好“體系作戰能力的分析與研究”這一課,張國春有選擇地介紹外軍先進的體系作戰指揮理念,把我軍優良指揮傳統在新型體系作戰指揮中加以發揚光大,並巧妙地將指揮理論與指揮技術有機地融合起來。“導師講的課,信息量大、創新性強、研究味濃。”張憲說。

 

同為博士畢業,高中同學孫海生從事相同的程序開發,年薪兩百萬以上。有人也給張國春算過一筆賬:按照美日等國的標准,編寫一行代碼的價錢是十七美元,張國春共編寫程序、代碼量累積2萬余行,他早就是“百萬富翁”。

“到我們公司吧,年薪是你一輩子的工資收入。”“抽空給我們做個項目吧,一個課題費就是20萬。”對於擁有真才實學的信息工程專家,各種引誘時時存在。

“其實,他覺得自己生來就是軍人,他把當老師看成最美的事業。”愛人谷迎賓解釋說,張國春也知道自己到地方后,不愁找不到“賺錢”活計。

新的價值觀劇變之下,金錢與優越條件未能撼動張國春扎根軍營、獻身國防科技事業的信念:“軍人的價值,不在於當多大官、掙多少錢,要看能為打仗做多少有用的事。”

多年來,張國春心境如春。他的血管裡,奔涌著一股股忠誠熱血,他要努力增強素質本領,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追逐一個偉大的夢想。

精勤不倦,目光盯緊學科前沿

新軍事變革洶涌而來。

懷著對教研崗位的極大熱情,張國春的腦子像一台雷達,時刻搜索運轉。作為一名“既懂軍事、又懂技術”的學者,他敏銳地察覺到體系問題、體系效能評估問題是未來本學科的發展方向。

2003年,美國蘭德公司發布了2份報告,陸軍網絡中心戰和海軍網絡中心戰,提出了體系作戰的思想。張國春跟蹤這一信息后,異常興奮:“我現在也在研究體系作戰,我們不比他們差。”

隨后,張國春搜集到美軍為攻打伊拉克、專門在卡塔爾多哈利用兵棋系統進行戰爭推演的信息后,及時給教研室的同志作了講座,詳細分析了當時世界兵棋推演的基本情況,成為當時全軍對信息化模擬的最早解讀之一。

不久,攻讀軍事運籌學博士的張國春以“體系效能評估研究 ”作為論文題目,開始研究和探索這種大系統的作戰效能評估。

“這是個全新的課題,學術上可借鑒的成果很少。”胡曉峰總師說,當時這是一項國內外都比較前沿的課題,起初擔心張國春的基礎能不能完成這項課題,他不是那種特別聰明的人,但絕對勤奮。隔幾個月,胡曉峰就會收到張國春刻好的光盤,都是他看的國外文獻,“他就是扎扎實實把每一篇文獻讀完,扎扎實實做實驗做研究”。

張國春利用近一年的時間走訪了部隊、院校和機關等數十家單位,抱來海量書籍研讀,向業界專家登門求教,深挖窮究,研機析理……張國春從網上和外文圖書館復印的資料足有6尺多高,撰寫論証報告50多萬字,光打印機的墨盒就損耗了10余個。

正是通過不斷學習、探索以及超越自我的勇氣,讓他一次次站在了更高的起點。

期間,張國春參與完成了我軍第一個大型軍事概念模型體系工程,使我國成為世界上能夠全面完成大規模軍事概念建模工程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

2009年,張國春的博士論文順利答辯,並完成了22萬字的學科專著《體系對抗建模與仿真導論》,首次全面、系統地論述和闡明了體系對抗建模與仿真的內涵、特點、體系結構和效能評估方法等,在理論上、技術框架上達到了國外大型兵棋系統的最新水平,特別是針對信息化戰爭物理域、信息域、認知域特點的體系建模和對抗仿真方面,達到了世界水平。

“十幾年前,大家對體系到底是什麼還沒搞清楚,國春就選了這麼個前沿的課題”。司光亞教授如是評價張國春的學術成就,“他在體系建模上是先驅者、開拓者之一,他10多年前的研究是創新,到現在也不落伍。”

幾番磨礪,幾度榮光,更讓張國春收獲了如下體會:既要仰望星空、志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奮勇拚搏﹔不唯書,不唯上,隻唯實﹔隻有一天的成功,沒有成功的一天。

這后來成為張國春學術生涯裡涓涓不息的靈感源泉。

勇立潮頭,沖刺兵棋研發戰場

張國春發現,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軍就開發出兵棋系統,用於軍隊的演習訓練和作戰方案評估,所有作戰行動都以兵棋推演作為支撐。

伊拉克戰爭前,在駐扎於卡塔爾、沙特等國的軍事基地中,美軍實施“內窺03”兵棋推演,而隨后的實際戰爭,幾乎完全依照推演進行。

“兵棋推演”英文名稱為war game(戰爭游戲),錢學森先生把它翻譯成“作戰模擬”,主要承擔訓練人員和推演戰爭兩大功能。

美軍已經可以利用兵棋預先推演戰爭、優選作戰方案,可我軍還在搞傳統的作戰模擬,兵棋對我們尚屬空白!

2007年1月,全軍首個大型計算機兵棋系統研發工程正式啟動。這是解放軍加快向信息化邁進的一項重大工程。

張國春是最早一批進入兵棋團隊的技術骨干。胡曉峰教授對張國春評價:他話不多,但思考很深,做事踏實,關鍵時候拿得出手。

兵棋系統研發之初,既無成功經驗可學,也無現成資料可查,西方發達國家更是嚴密封鎖。當時,某大國國防部長訪華時,向中方提交了一份“不予交流的項目清單”,第一項就是兵棋推演。

如何遵循現代戰爭制勝機理?如何准確有效地構建戰爭復雜體系?如何逼真地模擬出聯合作戰訓練環境?核心技術買不到,單純模仿又走不遠,依賴引進行不通,如此嚴酷的現實讓張國春認識到,這塊“硬骨頭”比想象中還要難啃。

在一次研討會上,張國春提出兩個觀點:一是信息化戰場命脈,必須牢牢把在自己手中﹔二是借鑒外軍教訓,發揮后發優勢,避免重走彎路。

“我們就是要從觀念和技術上全面打破國外‘緊箍咒’。”沒有理論借鑒,他就艱苦探索,創造性提出了體系作戰仿真的構想,實現了仿真技術與戰爭實踐體系化融合的方法突破﹔沒有現成技術,他對以往作戰模擬模型進行脫胎換骨改造,並取得多項原創性突破成果﹔沒有數據積累,他就和同事們從一兵一車、一炮一彈開始,逐條逐項採集核對,為兵棋系統研發提供了基礎支撐。

作為主管設計師,張國春承擔了兵棋三個重要系統的研發任務,一個是兵棋的引擎,猶如飛機、坦克的發動機一樣,既重要,又復雜,極具挑戰性。還有兩個系統,是支撐兵棋實際運用的關鍵系統。

忠誠無言,驚雷有聲。作為兵棋系統的骨干力量,張國春研發的空軍模擬系統,不僅在我軍廣受好評,還被翻譯成英文法文為外軍學員演習廣為接受。他參研的重大項目獲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軍隊一等獎4項,二等獎10余項和國防大學優秀科研成果獎7項﹔作為副主編,他參與編寫《戰爭模擬引論》《體系對抗建模與仿真導論》2部學術專著﹔編寫其它各種教材和專著7部。

學深可酬青雲志,才高更堅報國心。學術成就並非張國春的惟一追求,那些歲月,他身上充盈著蓬勃的進取精神和非凡的創造力。他覺得,最高軍事學府教員有責任為強軍偉業做出“有分量”的事,把願景凝鑄在夢想的彼岸。    

分享到:
(責編:張瑤(實習)、閆嘉琪)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