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國防大學兵棋專家張國春:布設戰爭“棋局”
人民網>>軍事>>正文

張國春:在虛擬戰場尋制勝之道

2015年04月20日09:38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張國春:在虛擬戰場尋制勝之道

  ▲張國春(右三)和同事在兵棋演習現場研究討論(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他在同事眼中就像一把“無聲手槍”,沉默寡言卻身懷絕技,隨時都能應對研究中的難題。他是國防大學戰役兵棋系統教研室原副主任張國春、著名兵棋專家。

  他是中國軍隊大型兵棋系統研發的核心骨干成員之一,參與多項重大軍事訓練模擬系統的攻關,成功研發出我國首個實戰化大型兵棋演習系統,給我軍軍事訓練方式帶來革命性變化。

  2014年10月15日,年僅45歲的他因腦瘤去世。生命的最后那段時間裡,病痛讓他的記憶能力嚴重受損,他記不得妻子和女兒叫什麼,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無法記起,他卻依然沒有忘記“兵棋”,那份他病前一直全力以赴的事業。

  “無聲手槍”張國春

  同事們說他雖然沉默寡言,卻身懷絕技,工作起來效率高

  國防大學兵棋大樓107室,如今已寂然無聲。

  張國春的電腦、辦公桌依舊保留著,打掃得一塵不染,空氣中仿佛還散發著他的氣息。抽屜裡,滿滿當當塞著眼藥水、止疼片,書架上擺滿了書籍。

  兵棋演習教研室刁文清教授說,多少次經過這個辦公室,卻再也看不到這裡的燈光,但那燈光一直亮在他們心裡。“辦公室陳設原封沒動,我們不想去動,舍不得他,他是我們的功臣。”

  在大家眼裡,張國春體不高大、貌不驚人,是教研隊伍中的普通一兵,是近在咫尺的同事和戰友。

  “他平時不聲不響,可工作起來威力大、效率高。”同門師兄楊鏡宇教授說,這大概就是大家稱張國春為“無聲手槍”的緣由,雖沉默寡言,卻身懷絕技。

  “我們這一行,不是靠嘴說出來的,是靠手指頭在鍵盤上一行代碼一行代碼碼起來的。”楊鏡宇說,張國春直至生命最后階段,仍堅持親自編寫程序,專注、嚴謹、堅韌,這正是科研人最可貴的品質。

  虛擬戰場尋求制勝

  我軍已有上萬名高級指揮員接受“戰爭模擬系統”培訓

  張國春1987年入伍,岳父谷信是八一飛行表演大隊第五任隊長,姐夫是八一飛行表演大隊副大隊長,一家三位空軍軍官,一有閑暇不聊家常,不問冷暖,不想小酌一杯,就是熱火朝天地探討飛機、飛行、空戰仿真等問題,被鄰居親切稱為“空軍之家”。

  2007年1月,全軍首個大型計算機兵棋系統研發工程正式啟動。這是解放軍加快向信息化邁進的一項重大工程。

  兵棋系統,也稱“戰爭模擬系統”,是一種運用計算機模擬實戰環境和作戰進程,實施戰爭推演的系統。它是推演戰爭的平台,“不經過流血而有效獲得戰爭經驗”,是無限接近真實戰場的虛擬戰場,被業界稱為第0.99場戰爭。

  一直以來,中國軍隊指揮員是“從戰爭中學習戰爭”。而今,他們運用信息技術從“多維棋盤”上學習戰爭,在虛擬戰場空間追尋制勝之道,不斷砥礪著各級指揮員向“能打仗、打勝仗”邁近。

  實現這一跨越的,是兵棋系統的成功研發。作為中國兵棋事業的拓荒者,張國春和團隊面向戰場、瞄准實戰,打造了逼真多維戰場環境、強制機導對抗指揮、作戰要素一體聯動的中國首個實戰化大型兵棋演習系統,被譽為“中國軍隊訓練領域的一場革命”。他還獲得多項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

  運用這一系統,已培訓中國軍隊高級指揮員1萬余人次﹔團隊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10余項重大技術突破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團隊被四總部授予“全軍科技創新群體獎”。

  百萬年薪不為所動

  他說軍人的價值不在於當多大官、掙多少錢,要看能為打仗做多少有用的事

  同為博士畢業,高中同學孫海生從事相同的程序開發,年薪兩百萬以上。他勸張國春:“到我們公司吧,年薪是你一輩子的工資收入。”“抽空給我們做個項目吧,一個課題費就是20萬。”

  對於擁有真才實學的信息工程專家,各種引誘時時存在。

  “其實,他覺得自己生來就是軍人,他把當老師看成最美的事業。”愛人谷迎賓說,張國春也知道自己到地方后,不愁找不到“賺錢”活計。

  金錢與優越條件未能撼動張國春扎根軍營、獻身國防科技事業的信念:“軍人的價值,不在於當多大官、掙多少錢,要看能為打仗做多少有用的事。”

  2013年7月,岳父病逝,喪事還沒辦完,張國春接到出差執行任務,二話不說披挂上陣。這也是張國春生前最后一次出差,兩個月后,醫生下了住院手術通知。

  一同出差的同事唐宇波回憶,白天開完會,晚上張國春給家裡打電話,“能聽得出他的內疚,那一晚是他岳父頭七。”

  而此時張國春的身體也已出現嚴重狀況,他老是頭暈,且眼睛看不清東西。當晚,總部要一個匯報材料,回到北京再改也來得及,且第二天一大早就要趕回北京。可是第二天清晨6點,唐宇波起來時,看到張國春正在電腦前修改材料,“他說把它改完,留給總部的同志之后再走”。

  在此之前,張國春的眼睛常常出現腫脹、充血、看不清東西的狀況,但他及周圍的人並未在意。張國春還因此調整了作息時間,晚上早睡,第二天四五點起床,“他工作的時長並未因此改變,就是要保証自己的工作時間。”同事劉洋說。

  張國春的身體每況愈下。領導責備他“太不愛惜身體”,再三催促到醫院檢查,為了不耽誤系統研發進程,張國春一推再推:“我有太多的事要做。”

  一天,張國春感到身體再也挺不住了,到醫院檢查后,被診斷為腦腫瘤,惡性程度為最高的4級。

  住院期間,每當有戰友和學生來看望時,他都不忘詢問兵棋系統的進展,以及在一線部隊的演習應用情況。那時,他已沉疴在身,但一說起兵棋來,依然精神煥發。

  家庭事業難以平衡

  妻子知道,作為軍人,職責所在,他隻能把事業擺在前頭

  眼球紅腫,臉色蠟黃,形貌憔悴,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張國春一直在透支。

  “其實他早有預兆,一聲不吭。后來我們勸他早去醫院查查,國春總以工作要緊為由,敷衍過去。”谷迎賓說,在家裡的時候,他也總是守在電腦旁,查資料、核數據,家成了他第二辦公室。見丈夫忙得像個陀螺,妻子心疼地埋怨:“你不要命了。”

  張國春聽后,長吁一口氣:“事沒做透,我放心不下呀!”

  “他起早貪黑,雖然同居一室,有時候幾天都說不上兩句話。”谷迎賓說,她和女兒早已“適應”這種狀態。有時,張國春偶爾周末或晚上沒有加班的時候,她們反而覺得不正常。

  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張國春一杯酒加上一句“謝謝”,幾乎敬遍了親朋好友。最后,他醉了,逢人便說:“這麼多年來,我虧欠妻女太多太多……”

  “原來我對國春還有點怨言,慢慢地也就理解了,在家庭和事業中,他也想找平衡,但是職責所在,他隻能把事業擺在前頭。”在她的印象中,丈夫會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愧疚:凌晨回家后,盡量不吵醒家人﹔一早起來,他會把一家人的早餐做好才去上班。

  他隻記得要去演習

  他連妻子和孩子都記不住了,卻還記挂著兵棋推演

  當張國春了解到手術會影響到記憶時,他利用幾天時間,將他負責的報告系統進行細致校驗后,分門別類整理好,交給了對應的人。他說:“別讓東西在自己手裡斷了檔,搶救資料比搶救人更重要。”

  為了鍛煉記憶力,他甚至將單位的電話號碼本拿回家,每天背每位同事的電話。他幻想有一天能回到工作崗位,他告訴妻子,“今后我不能編程了,但是我還能幫大家整理資料”。

  2013年歲末,張國春接受第二次手術,大腦記憶能力受到嚴重損傷。住院期間,導師胡曉峰去看望張國春,他已記不清任何人,卻含混不清地喃喃自語:“他們都去演習了,本來我也要去的……”就這樣反復念叨。

  “他太累了,也該歇歇了。”胡曉峰說著說著,不由淚泣,“連妻子和孩子都記不住了,但他所做的事業卻一直在他的記憶裡、腦海裡、血液裡、靈魂裡。”

  在導師胡曉峰眼裡,張國春是一個隻需交代任務、不用督促檢查的“踏實人”。“在困難和風險面前,他的那種沖天虎氣和霸氣,雖然並不外顯,但卻深沉地體現於他的鑽勁與拼勁,使他成為解決棘手問題的能手和強手。”

  國防大學李莉教授是張國春的碩士同學。她告訴記者,“他就像一個‘隱形人’,從1998年研究生畢業到去世,同在一個大院,我們之間隻見了五次面,其中兩次是在張國春加班的路上,一次在他的辦公室,一次是去醫院看望他,最后一次在八寶山。”

  “作為一名軍人,張國春身上流淌著熱血和激情。加班,對他來說,就是戰斗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李莉語氣中充滿對昔日同窗的敬佩。

  京華時報記者潘珊菊

分享到:
(責編:張瑤(實習)、閆嘉琪)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