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國防大學兵棋專家張國春:布設戰爭“棋局”
人民網>>軍事>>正文

“導演戰爭”的中國兵棋拓荒者

——追記國防大學戰役兵棋系統教研室副主任張國春

2015年04月20日09:5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導演戰爭”的中國兵棋拓荒者

  年僅45歲的張國春,倒在了鐘愛一生的兵棋陣地上,也用生命詮釋了“戰士的最高榮耀,是倒在報效國家的戰場上”的錚錚誓言。

  這位“獻身強軍實踐的兵棋專家”在2014年10月15日的黃昏中,悄然離去。噩耗傳來,人們沉浸在巨大悲痛中。向遺體告別時,從領導到家人,從將軍到士兵,都泣不成聲。

  作為國防大學信息作戰與指揮訓練教研部戰役兵棋系統教研室原副主任,張國春被稱為中國兵棋事業的拓荒者。他和團隊打造的我國我軍首個實戰化大型兵棋演習系統,被譽為“中國軍隊訓練領域的一場革命”。

  讓今天的指揮員從“多維棋盤”上學習戰爭

  在新軍事變革的今天,“從實驗室中學習戰爭”“從未來中學習戰爭”成為時代發展的潮流。

  2007年1月,軍委總部果斷決策,我國我軍首個大型計算機兵棋系統研發工程正式啟動。

  兵棋系統,也稱“戰爭模擬系統”,是一種運用計算機模擬實戰環境和作戰進程,實施戰爭推演的系統。它是推演戰爭的平台,是無限接近真實戰場的虛擬戰場,被業界稱為“第0.99場戰爭”。

  張國春的博士生導師胡曉峰任兵棋系統總設計師。他親自點將,組成先期攻堅組,張國春名列其中,並成為最早一批進入兵棋團隊的技術骨干。

  “這是我軍訓練領域的一場技術革命。一直以來,我軍指揮員是‘從戰爭中學習戰爭’,而兵棋團隊要完成的則是讓今天的指揮員從‘多維棋盤’上學習戰爭,在虛擬戰場空間追尋制勝之道。”國防大學副教育長鄭雲華說。

  張國春很早就開始關注外軍兵棋系統。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軍就開發出兵棋系統,用於軍隊的演習訓練和作戰方案評估,所有作戰行動都以兵棋推演作為支撐。

  然而,大型兵棋系統作為少數國家掌握的核心機密和制勝利器,對外實施嚴密封鎖。北約國家的軍隊雖然可以使用美軍兵棋系統,但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005年,某大國國防部長訪問中國,向我方明確提出不予交流的項目清單,第一項就是兵棋系統。

  兵棋系統研發起步之前,張國春到部隊調研,有位領導不無遺憾地說:“部隊不是不想搞對抗訓練,也不是不想演練精確指揮,關鍵是沒有一個好用的平台。”

  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張國春的心。

  如何在實驗室裡研究戰爭,如何能夠准確有效地通過仿真手段構建出當代戰爭的復雜體系,如何能夠模擬出逼真的戰略、戰役聯合作戰訓練環境,為軍委總部高層決策提供正確可信的決策建議,成為擺在張國春和同事面前的巨大難題。

  “不能沒有這一國之重器、兵之利劍!”“我們干的不只是國防大學的一件事情,而是面向全軍的大事業。”張國春常常這樣與同事共勉。

  干著技術員的活兒,想著司令員關注的事

  戰爭模擬是世界六大仿真難題之一,兵棋系統研發之初,既無成功經驗可學,也無現成資料可查。核心技術買不到,單純模仿又走不遠,依賴引進行不通,嚴酷的現實讓兵棋研發團隊認識到,這塊“硬骨頭”比想象的還要難啃。

  作為主管設計師,張國春主動請纓,承擔起模型引擎、戰場情況報告系統、想定數據查詢系統的設計開發等一系列重任。這3項攻關極為關鍵,直接決定著兵棋系統是否緊貼實戰、反映實戰。

  如何既通過兵棋讓部隊指揮員感知信息化戰場、打贏信息化戰爭,同時,又使兵棋演習的裁判科學、公平,實現由傳統演習中“人”的主觀裁決向兵棋演習“計算機”客觀裁決轉變,一改過去車輪跑不壞、彈藥打不完的“演戲”現象,成為張國春面臨的重大考驗。

  他同校內外軍事專家、總部和部隊指戰員密切協同,堅持先研究戰爭,再研究兵棋﹔先吃透軍事規律,再達成技術實現。作為主管設計師,他要求團隊成員對每一行代碼、每一條字段都要按實戰標准認真編寫、嚴格校驗。

  一次,當實驗數據加載到模型之后,一組某型飛機的偵察距離數據在運行中暴露出問題。他嚴肅地對身邊同事說:“飛機的偵察距離到底是多少?這可不能弄錯!”

  在他的引導下,大家對兵力、火器等成千上萬組數據一一校對,對信息化戰爭“陸海空天電”全維一體的戰場環境進行全面校驗,使兵棋既如實反映敵我真正實力,又從難從嚴提供演練條件,為部隊指揮員了解和適應未來戰爭奠定了堅實基礎。

  功夫不負有心人。兵棋系統在后來的部隊演習中展現出支持“真打實抗”的強大功能。“能夠真正讓指揮員‘抗’起來、‘謀’起來、‘算’起來,使演習有了打仗的味道,有利於提高各級指揮員的綜合水平和指揮能力。”總參一位首長這樣評價。

  為使兵棋系統盡快推向部隊,張國春和同事與部隊指揮員一起反復摸索,白天試推試演,晚上加班加點修改程序。他們先后攻克了10多個軍事設計與技術實現的大關,而每一個大關,他們都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一遍遍測試、修正、反復,甚至全部推倒重來。

  在兵棋系統集成測試階段,第一天就出現幾十個問題,每個問題的原因錯綜復雜,涉及上千個節點,大家一時感覺無從查起,系統面臨生死考驗,壓力達到了極限。

  張國春和同事咬緊牙關,連續半個月排查、調試了幾千條規則和十多萬個數據,終於使系統穩定下來。

  “他們干的是技術員的活兒,想的卻是司令員關注的事。”某軍區司令員感嘆。

  “未來打仗最怕的就是碰上這種情況”

  2011年6月,兵棋系統終於從實驗室走向“戰場”,開始在部隊實戰化運用。

  一流的軟件是用戶“用”出來的。為了使兵棋系統更貼近部隊,貼近實戰,張國春和團隊一起走向了演習場。

  2011年初夏,華北某演兵場,一場復雜電磁環境下的諸兵種聯合作戰演習進入白熱化階段。

  在陸、海、空軍等各參演部隊的“中軍帳”裡,一場運用兵棋系統的戰略戰役對抗演習也箭在弦上。

  走進“中軍帳”,仿佛置身於激戰正酣的立體化戰場,指揮員一聲令下,在計算機鍵盤的敲擊聲中,方寸天地之間“硝煙彌漫”。

  張國春和同事坐在電腦前各自遣將布陣,與外面部隊同步展開作業。紅藍綠三方指戰員在網上調兵遣將,圖文聲並茂的“危機情況”顯示在眼前。

  “隻有用起來,兵棋系統才能真正體現價值。”張國春經常對同事說。

  從教學到保障演習,兵棋系統在一次次應用的考驗和歷練中逐步成長。

  在參加某軍區一次演習時,張國春被指派到某師保障演習。當他把該師作戰方案輸入系統后,發現可能會出現由於油料供應不足,導致作戰受阻的問題,就及時向該師指揮員反映了情況。師指揮員檢查后大吃一驚,原來方案中沒有充分考慮戰時的油料消耗,他們立即完善保障計劃,為部隊增配油料保障車,並明確了油料加注節點。

  演習順利完成后,該指揮員對張國春說:“張教授,感謝你的及時提醒。否則,真打起來可就掉鏈子啦!”

  張國春告訴他:“兵棋推演就是真打,好多細節要多演多練才能符合實戰要求。”

  在一次兵棋演習中,關鍵時刻藍方突然對紅方實施強大的電磁干擾,紅方完全無法決策指揮。藍方多路機群趁機突破紅方防空體系,在空天信息支援下,對紅方關鍵節點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癱瘓了紅方作戰體系,使紅方完全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未來打仗最怕的就是碰上這種情況,如果我們不按信息化戰爭的制勝機理去練兵,那將來就真的會吃敗仗!”某師師長深有感觸地說。

  “系統能真正為提升部隊戰斗力服務”正是兵棋研發團隊追求的目標,從無到有,從有到強,歷經多年,張國春和戰友終於打造出了一套走出實驗室,走進訓練場、面向未來戰場的兵棋演習系統。(褚振江 羅金沐)

分享到:
(責編:張瑤(實習)、閆嘉琪)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