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兵棋推演
大型兵棋系統位列西方對中國禁止交流項目清單之首。一個聚集了頂級人才的軍方團隊用了不足5年時間就成功研制了該系統,並躋身世界先進水平。《環球時報》記者日前走進國防大學,近距離了解這個大型兵棋系統到底有什麼用?
大型兵棋系統由國防大學主持研究,是一項密級很高的高科技研究成果,是迄今為止唯一能支撐大型演習的兵棋演習系統。該系統總設計師胡曉峰介紹稱,該系統通過“設計戰爭、推演戰爭,將中高級指揮員置身於一場大規模戰爭環境中進行實戰訓練,從而讓指揮員具備打贏未來戰爭的經驗”。
據介紹,大型戰略戰役兵棋系統是利用大型計算機把一場局部戰爭裝進去,這場戰爭涉及幾萬輛坦克、幾千架飛機、數千艘各型艦艇、幾千萬民眾,電廠、機場,加油站等基礎設施也全部囊括其中。在現實中,很難進行這樣大規模的實戰演習。
除了虛擬兵力和武器裝備,指揮員經歷的是一場極具真實感的戰爭。這可以從一個細節中反映出來,研究人員在電腦上做了上千次實驗,用了2個半月時間,就為獲得某類作戰武器的毀傷精確數據。這份數據中包含是否受到干擾,雨雪天氣情況下的運行曲線,落地能炸多大坑,能炸傷多少人等。
信息作戰與指揮訓練教研部總工程師司光亞說,模擬要真實,首先數據要真實,這個數據是海量的數據,百萬條數據,要真到一條一條去核對。“你能想象出來的部隊、武器,我們都有研究。”胡曉峰說。
對於兵棋演習系統的准確性,胡曉峰表示,系統准確性經得起考驗,首先,准確性可以通過科學進行証明。比如坦克開多快,發射導彈所運行的曲線,干擾有多大,炮彈爆炸能產生多少碎片等,都可以計算出來。這種科學計算在准確性中佔70%的比重。此外,有15%的准確性來自歷史數據。研究人員通過搜集、分析歷史上戰爭爆發期間存留的數據來進行比對和驗証。在余下的15%中,有10%是新型武器裝備的大量試驗數據,有些是公開資料,對這些數據進行去偽存真,最終得出結論。最后5%的數據將通過咨詢軍事專家以及部隊使用等方式進行最后檢驗。“即便有誤差,但可信度是足夠的。因為戰爭本就具有不確定性,這正是戰爭魅力所在。”胡曉峰說。
中國大型兵棋系統能夠在數年之中異軍突起,是因為匯聚了頂級的人才團隊,而這些成員又都具有獨當一面的能力。張國春是大型兵棋系統研發的核心骨干成員之一,他因患腦膠質瘤於2014年8月去世。這也是該團隊第二位患病去世的成員。
研究人員在做好研發工作的同時,還持續關注世界兵棋系統的研發應用趨勢。2002年底,美軍在卡塔爾組織“內窺03”兵棋演習,張國春對此次兵棋演習進行研究論証后,得出美軍伊拉克戰爭和此次兵棋演習高度吻合的結論。
大型戰略戰役兵棋系統研發的過程是解放軍訓練模擬手段從無到有,從低級到高級的探索之路。據介紹,截至目前,該大型兵棋系統已經在全軍使用近5年,已經培訓數萬名中高級指揮人員。(郭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