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在2015年度“肩並肩”聯合軍演中動用了CH-47軍用直升機。
美軍士兵乘水陸兩棲突擊車參加2015年度“肩並肩”聯合軍演。
4月20日至30日,美國與菲律賓舉行2015年度“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雖然只是例行演習,但此次雙方投入了超過1.1萬人,同時在菲律賓多個地點舉行,號稱是兩國15年來最大規模的聯合軍事演習,這引起了外界的各種猜測。
盡管美菲雙方都表示,此次聯合軍演與中國毫無關系,演習純粹是兩國海軍之間的例行海上訓練活動,但不少軍事專家分析認為,此次美菲雙方將軍演提升至戰役級規模,增強對華戰略遏制能力的意圖十分明顯。在美國的南海戰略中,菲律賓扮演其向南海投送軍力的“馬前卒”色彩更為濃重。
如果將視野擴大至整個南海區域,則可看得更為清楚。今年以來,美國相繼慫恿印度、日本等國與南海區域內國家聯手,共同強化在南海對中國的前沿牽制,以達到圍堵、遏制中國的險惡目的。
1
美利用軍演培養“馬前卒”
美國以參加聯合軍演為名,把菲律賓等國家變成其在南海區域投送軍力的平台,構筑對中國的軍事包圍圈,利用海洋爭端問題對中國進行牽制
這次美菲“肩並肩”聯合軍演的陣仗可稱“宏大”。據菲律賓媒體報道,在今年演習中,菲律賓方面的人數從去年的3000人增至5023人。美軍的參演人數則飆升至6656人,與之相比,2014年的參演人數僅為2500人﹔另外,美方今年出動76架飛機和3艘戰艦,菲方則派出15架飛機和1艘戰艦。
美國毋庸置疑地充當起此次軍演的主角,不僅參與人數超過參演軍隊總人數的一半,參演的飛機和軍艦數量也遠超菲方。美軍為何在今年投入如此眾多兵力和裝備參與“肩並肩”聯合軍演?其中端倪或可從“肩並肩”的歷史演進中窺得一二。
“肩並肩”聯合軍演可謂是美菲軍事合作的例牌菜。菲律賓和美國從1951年開始舉行“肩並肩”聯合軍演,至今年已舉行了31次。過去,該軍演的目的更多的是演練反恐、反海盜和打擊菲反政府武裝等科目。但在美國於2011年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后,演習的規模和性質則出現了明顯變化。
次年的美菲“肩並肩”聯合軍演,便出現了歷史上的首次大規模擴容。參演兵力創“歷年之最”,包括2300名菲律賓士兵和4500名美軍士兵。當時菲律賓正在中國黃岩島海域挑起事端,演習的指向性也顯得十分明顯,科目包含“小艇登陸突擊演習”“兩棲登陸突擊演習”和“保衛及奪回石油鑽井平台”等,火藥味甚濃。
然而,這項“歷年之最”僅僅保持了一年,到2013年,“肩並肩”聯合軍演人數再增兩成,達到8000人。美方還首次出動包括12架F-18“大黃蜂”戰斗機在內的20架飛機以及1艘軍艦參加演習。
對於參與兵力與裝備的逐年遞增,尤其是美方力量的顯著增加,輿論普遍分析認為,這是美軍為重返亞太、插手南海發出強烈信號。
盡管今年“肩並肩”聯合軍演的菲方發言人馬洛·帕特裡亞把參演人數翻番歸因於非軍事活動內容、即人道救援等應災訓練科目增加,甚至表示演習沒有考慮任何具體威脅,只是在尋找能提升防衛能力的方法。但參演的美軍將領卻直言不諱:“演習是美國亞太再平衡的一部分,從與菲律賓的‘肩並肩’開始。”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認為,從美國方面看,在舉行了美日、美韓、美泰等聯合軍演之后,美軍立即與菲律賓軍隊舉行軍演,正是其進入“亞太再平衡”戰略“新階段”后,採取的“一石多鳥”的最新舉措。主要目的在於,以參加聯合軍演為名,把菲律賓等國家變成其在南海區域投送軍力的平台,加強美軍在東亞地區的“前沿存在”,構筑對中國的軍事包圍圈,利用海洋爭端問題對中國進行牽制。
美菲此次“肩並肩”聯合軍演的選點恰恰佐証了這種分析。據報道,這次軍演安排的地域都逼近我國南沙海域,其中三描禮士省聖米格爾海軍基地距離我國黃岩島約220公裡,巴拉望島距離我國南沙群島約260公裡,意圖不可謂不明顯。
從演習內容看,也從以前的側重反恐轉向關注海洋爭端。從2012年開始,“肩並肩”演習的部分演練科目就被安排到菲律賓最西端臨近中方海域的巴拉望島。據媒體披露,今年軍演分三種類型:指揮所演習、實地演習和人道援助演習。其中,指揮所演習將涉及一些與海上安全有關的活動,包括實彈演習。
“美國正在幫助菲律賓維持其最低限度的可靠的國家防御,在這一點上我們無須掩飾……”在20日軍演揭幕式上,美國駐菲律賓大使菲利普·戈德堡對美方的戰略意圖並不諱言。
2
部署兵力投送“太平洋通道”
美國認為“太平洋通道”計劃是其在亞洲建立“半永久”軍事存在的可行路徑,即通過建立小規模部隊用作前沿部署,實現對人道主義緊急事態或地區威脅的快速響應
這次“肩並肩”聯合軍演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澳大利亞的加入。據菲律賓媒體報道,澳大利亞派出61名軍人參加今年的演習,這使之成為這次軍演中唯一一個第三方加入者。
僅從澳方參與的內容來看,軍事意圖並不強烈,其主要參加的科目是人道救援行動演習。而此前澳大利亞也曾4次派員參加在菲律賓舉行的類似演習。
澳大利亞國防部在解釋參演動機時稱:“‘肩並肩’演習能夠讓澳大利亞國防力量深化其與菲律賓和美國的國防關系及軍事和民用協調能力,也能加強亞太區域安全和穩定。”
對此,軍事專家尹卓認為,澳大利亞過去跟印尼在海域劃界和大陸架劃分上有矛盾,所以它很早就想插手南海區域,另外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伊斯蘭極端勢力也對其利益多有損傷,所以借助聯合軍演正式介入南海,是澳大利亞“求之不得”的機會。
有分析指出,邀澳方加入“肩並肩”聯合軍演,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可能預示著除菲律賓之外,美國還希望把澳大利亞作為干預南海問題的出發地。
事實上,自從“亞太再平衡”戰略出爐后,美國一直試圖在“肩並肩”聯合軍演中加入多邊色彩。
在2012年4月舉行的“肩並肩”演習中,美菲便首次邀部分東盟國家及日、韓、澳等美國的亞太盟國參與,盡管他們隻參與計算機模擬演練,但卻意味著從雙邊演習向多邊演習的轉變。在2013年的聯合軍演中,澳大利亞、文萊、日本、韓國和泰國分別派代表參加了多國海上安全圓桌討論。
拉攏更多盟國插手南海局勢的背后,透露出的是美國執拗實現“亞太再平衡”戰略目的與自身軍事實力下降之間的無奈。與“肩並肩”軍演多邊色彩日漸濃重異曲同工的是,美軍致力於推出“太平洋通道”計劃,以替代大量的軍事投入。
美國與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柬埔寨及印度等國在太平洋舉行的多次年度多邊演習都耗資巨大。美軍太平洋集團軍司令布魯克斯曾表示,在過去1年左右的時間裡,派往太平洋司令部的美軍陸軍官兵總人數從大約6萬人增至10萬多人,但撥款卻沒有同步增長。
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美國陸軍制定了“太平洋通道”計劃:通過建立小規模部隊用作前沿部署,實現對人道主義緊急事態或地區威脅的快速響應。布魯克斯認為這是“美軍今后利用有限資源的有效方式”。
而美菲“肩並肩”聯合軍演正是美軍提出“太平洋通道”計劃的一部分,其整體框架是在今后5年時間裡,美軍將同該地區的12個國家舉行29場聯合軍事演習。
在華盛頓方面看來,“太平洋通道”計劃是美國在亞洲建立“半永久”軍事存在的可行路徑,這使得美軍在預算和部隊規模逐年削減的窘境下,仍能有效配置資源,將相關部隊和大部分裝備進行所謂前沿部署。根據構想,今年美國陸軍將部署3條訓練“通道”,此后每年再部署3條。
3
“穿針引線”拉日印介入南海
由於菲律賓實力實在有限,在美國的“穿針引線”之下,南海區域外的美國盟友或伙伴國正加速介入南海局勢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與美菲聯合軍演不斷升級、姿態更為強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雖同為美國在東南亞最大規模的年度軍演之一,美泰“金色眼鏡蛇”聯合軍演今年卻有所“降溫”。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每年在泰國舉行一次代號為“金色眼鏡蛇”的聯合軍演。但與去年相比,今年該演習整體規模以及美軍參演人數均有所“縮水”,約3600名美軍士兵參加今年軍演,少於去年的4300人。分析認為,演習的“降格”,與美國官員先前曾指責泰國去年的政變以及軍政府,引發泰國方面不滿有關。
但不容忽視的是,美泰軍演的“降溫”與美菲軍演的“升溫”,或多或少地折射出菲律賓“貼近”美國的急迫性,以及在美國南海戰略乃至亞太戰略中,菲律賓“馬前卒”作用的增加。
縱觀南海周邊諸國,菲律賓是最希望擴大與美國軍事聯系,強化兩國同盟關系的國家之一。不少專家分析認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南海形勢出現了緩和的跡象,但隻有菲律賓仍動作頻頻,不僅與美國展開聯合軍演,而且多次出動軍機挑舋中國。
借著夸大中國的軍事威脅,菲律賓在擴軍備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目前,美國已經成為菲律賓最大的武器裝備供應國。
而在美國看來,在其南海戰略中,雖然需要增加新的合作伙伴,菲律賓的作用目前仍然不可替代。以越南為例,雖然戰略地位很重要,越美關系近年也取得了許多突破性進展。但中國原駐越南大使齊建國認為,由於兩國意識形態完全對立,越美“結盟”的可能性比較小。越南胡志明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張明武則認為,越南決策者在有意無意地回避同美國建立軍事同盟。
軍事專家李杰透露,目前美國在南海搞偵察的飛機大多來自日本沖繩。在東南亞國家中,隻有菲律賓和新加坡允許美國巡邏機在境內短暫駐扎。
雖然在1991年,菲律賓參議院投票關閉了在蘇比克和克拉克的美軍基地。但在兩國1998年簽署《訪問部隊協議》后,美軍頻繁以參加聯合軍演的名義進出菲律賓,以“輪換”駐扎方式大幅擴大在菲軍事存在。
2014年4月28日,菲律賓與美國正式簽署了為期10年的“新防務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菲律賓允許美軍重新啟用其軍事基地,增加在菲律賓的輪換部署,以及興建軍事設施,安置軍事器材、軍機及軍艦等。
軍事專家分析稱,正是借助聯合軍演及菲美“新防務合作協議”,菲律賓變成了美國在南海區域投送軍力最有效的平台。而美國則在南海問題上為菲律賓撐腰打氣,使后者能夠進入具有戰略敏感性的相關海域,並順勢深入推進其“亞太再平衡”戰略。
但由於菲律賓實力實在有限,在美國的“穿針引線”之下,南海區域外的美國盟友或伙伴國正加速介入南海局勢,並與菲律賓等相關國家形成聯盟,以達成共同制華的目的。例如,菲律賓與日本近來不僅加強軍事合作,討論分享情報,甚至已經在探討所謂聯合巡航問題。
在南海,一張由美國織就的圍堵中國的網絡正在快速延伸:今年年初,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短時間內第二次訪問印度,拋出美印兩國“亞太聯合戰略構想”,第一次就南海自由通航問題發表聯合聲明。
4月19日,將於本月底修訂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概要出爐。該合作指針除細化日美在島嶼上的防衛合作,還首次提到“確保包括南海在內的海上航線的安全”。美海軍第七艦隊司令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美國歡迎日本航空自衛隊將偵察和巡邏范圍由東海擴展至南海。並希望通過與盟友的聯合軍事演習,強化雙方作戰的互通性,熟悉南海地區戰場環境,從而為可能的危機或沖突預先做准備。(南方日報記者 駱驍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