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世界報》網站4月26日發表了題為《500發子彈才命中一發?這很正常》的報道,編譯如下:
德國國防部稱德軍新裝備的G36突擊步槍射擊精度低,尤其在槍管因持續射擊而發熱時。制造商黑克勒-科赫公司否認。雙方爭得不可開交。而專家稱,射擊精度並非衡量槍械好壞的唯一標准。
因為純粹從統計角度看,戰爭中子彈的命中率低得驚人。在二戰中,士兵平均每射出2.5萬發子彈才能有一發命中敵人。在朝鮮戰爭中,聯合國軍每射出5萬發子彈才能有一發命中目標。
彈道和槍械專家約赫姆·皮倫在專著中指出,應客觀看待上述統計數字,因為在戰爭中絕大部分子彈屬於未經瞄准就射出的“壓制性火力”,比如機槍掃射。
不過,即便99%的子彈都屬於“壓制性火力”,統計表明,瞄准射擊的戰士在實戰中也要射出250發到550發子彈才能有一發命中目標。
皮倫稱,瞄准不當和戰士在戰斗中承受的精神壓力會令射出的子彈大幅偏離目標。但他不願就G36突擊步槍的問題表態。專家們指出,除了認真訓練、使用優質彈藥和精心保養槍械外,戰士對自己手中武器的信賴也是在實戰中命中目標的要素。
一名專家說:“如果做對了射擊的技術動作,子彈就應該命中目標。”他說,盡管統計數據表明實戰中子彈命中率極低,但戰士還是需要自己信得過的武器。“因此對G36突擊步槍射擊精度的討論是有實際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