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三軍儀仗隊參加俄閱兵配合《喀秋莎》調整步頻

2015年05月09日09:31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三軍儀仗隊今日踏響《喀秋莎》

  昨天,在俄羅斯莫斯科,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紅場閱兵方隊在駐地進行訓練。新華社發

  莫斯科時間今天上午10點,北京時間下午3點左右,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將在著名的紅場舉行。1.5萬余名士兵、200輛各類軍事裝備、150架飛機穿越紅場。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102名官兵也將隨二戰代表隊出場,出場次序排在第十。據了解,中方方隊是此次外國方隊中人數最多的一個。

  □閱兵前瞻

  二戰歷史參戰陣容將再現

  國防大學裝備專家葛立德教授介紹,此次紅場閱兵在規模上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新紀錄。閱兵總指揮由俄羅斯陸軍總司令奧列格·薩留科夫出任。受閱部隊分為徒步方隊、裝備方隊(機械方隊)和空中方隊三大板塊。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集體亮相,軍兵種力量齊全,聯合一體。俄聯邦武裝力量中的陸軍、海軍和空軍三大軍種,以及空降兵、戰略火箭兵和空天防御兵三大兵種,還有俄聯邦政府各強力部門,如內務部內務部隊、緊急情況部民防學院、安全局莫斯科邊防學院和鐵道兵,均派遣部隊參閱此次紅場閱兵,總人數超過16000人。

  參與閱兵的徒步方陣分歷史和現代兩大部分。特別是其中歷史徒步方陣中,包括了哥薩克連、民兵連、偵察兵連、工程兵連、水兵連、航空兵連和步兵連,受閱人員身著衛國戰爭時期的蘇聯紅軍服裝,並持蘇聯紅軍各方面軍軍旗以及參戰部隊和兵團旗幟。

  閱兵武器多數系首次亮相

  根據俄羅斯國防部消息,閱兵中21個地面裝備方隊、194台各型作戰裝備將公開亮相,其中大多數是俄陸軍和空降兵部隊的主戰裝甲裝備和剛剛列裝的新型裝備,如T-14“阿瑪塔”主戰坦克和T-15重型步兵戰車等,以及各型主力防空導彈武器系統和“伊斯坎德爾-M”戰役戰術彈道導彈等。另有戰略火箭軍最新型的PC-24“亞爾斯”陸基洲際彈道導彈,這也是俄羅斯“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體系中新一代陸基戰略核力量的主力裝備。

  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韓旭東分析,高新武器裝備展示也表明了俄羅斯近幾年的武器裝備技術有了很大躍升,大部分高新武器水平已走在世界前列。其中,許多武器與美國相比在性能上達到同等水平,個別武器的戰術技術性能甚至已超過了美國,這不僅意味著美俄常規作戰力量基本處於戰略平衡狀態,或許更意味著這將對於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多個國家領導人出席閱兵

  韓旭東分析,此次是俄羅斯自成立獨立國家以來在紅場規模最大的一次閱兵,從俄羅斯角度來講,這是向全世界昭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們所做的突出貢獻,也是讓更多人更重視了解前蘇聯在二戰中作出的犧牲,讓大家不要忘記歷史。

  同時,通過大規模閱兵,也將喚醒俄羅斯民族歷史上的貢獻。通過懷舊的閱兵環節邀請二戰老兵參加、展示二戰期間的閱兵坦克、服裝等形式,能讓人們更加回憶起這段歷史,正確認識和評價這段歷史,減輕一些負面因素的無限放大。

  此外,邀請多個國家領導人出席閱兵活動,10個國家儀仗隊參加閱兵式,彰顯俄羅斯在第二次反法西斯斗爭中的正義性,讓各國領導人進一步了解俄羅斯國家對世界安全的看法和立場。也是要借這個機會向國際社會宣傳俄羅斯的政策,回擊西方社會對俄羅斯的打壓,振奮俄羅斯民族精神。

  京華時報記者 潘珊菊

  □方隊揭秘

  三軍儀仗隊人數居外軍方隊之首

  為配合《喀秋莎》步伐頻率臨時提高

  今天,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將正式亮相莫斯科紅場,參加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據了解,今天閱兵中,中國方隊將隨二戰代表隊出場,出場次序排在第十。隊員們將伴著俄羅斯名曲《喀秋莎》通過紅場,為了配合節奏較快的《喀秋莎》,隊員步伐由平時的每分鐘110步至116步,臨時提高到每分鐘120步。

  外國閱兵方陣中方人數最多

  “最初俄方計劃中方參閱人數為75人,經雙方協調后,增至102人。”三軍儀仗隊政委劉海明介紹,中國方隊人數最多,其他9個國外方隊均為70人左右。此外,中國方隊還將首次採用8×12長條隊形。

  據介紹,三軍儀仗隊於4月初接到任務,當月15日開始組建方隊。該方隊屬於新老搭配組合,年紀最小的僅18歲,年紀最大的34歲。參與閱兵訓練的預備隊員共有150多人,分為9個排面進行嚴格訓練。第一排面隊員平均身高為1.93米,第九排面平均身高為1.87米。隊員們每天訓練時間達10個半小時。此次將抽調出表現最好的6個排面前往俄羅斯。

  劉海明告訴記者,隊員們每天訓練時間達10個半小時。正步訓練分6個課目:踢腿、擺臂、一步兩動、快慢步、一步一動和連貫正步。還需訓練托槍、端槍、槍放下、舉槍敬禮等。要求腳線、槍線、頭線、帽線、手線、步幅線六線筆直。為了訓練耐力,隊員們在雙腿綁上兩斤重的沙袋負重訓練。由於走路太多,隊員們經常將鞋底磨穿,半個月就要重新釘一副鞋掌。

  配合《喀秋莎》調整步頻

  在此前的演練中,包括網上流傳的食品中,三軍儀仗隊曾高唱《喀秋莎》通過紅場,引發全場喝彩並集體合唱。據了解,這是儀仗隊專門請來大學俄語專家教隊員們唱的,除了《喀秋莎》,隊員們還學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以及一些常用俄語,方便赴俄后與俄方朋友進行簡單交流。

  在俄帶隊的三軍儀仗隊大隊長李本濤告訴記者,中國方隊在正式閱兵式上,會伴著《喀秋莎》的樂曲行進,但不會唱歌。

  “《喀秋莎》是俄羅斯的名曲,它對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們選擇這首曲子,是為了表達對反法西斯老戰士的尊重和緬懷,也借此向整個衛國戰爭的老戰士致以最高的敬意。”李本濤說。

  據介紹,三軍儀仗隊隊員在平時訓練時,以每分鐘行進110-116步為主。由於《喀秋莎》節奏較快,隊員步伐速度需要相應地提高到每分鐘120步。臨時變更頻率增加了難度,但這並不影響中國方隊的選擇。李本濤說,平時的嚴格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國隊員們很快就適應了新的步伐節奏。

  據悉,在正式的閱兵式上,中國方隊將隨二戰代表隊出場,出場次序排在第十。李本濤透露,“雖然在正式閱兵時不會唱歌,但閱兵結束后,我們可能會唱俄羅斯勝利日歌曲”。

  飲食不慣戰士自備方便面

  昨天是中國方隊最后一次“帶妝”正式預演。“參閱官兵的精神狀態非常好!”李本濤說,剛到俄羅斯時,部分官兵水土不服,飲食不習慣。官兵們自行買了紅糖、香腸、巧克力、方便面等食物來“改善”伙食。戰士們現在人均每天吃兩碗方便面。

  “這些都是隊員們自己去買的。”李本濤說,“俄方為我們調整飲食,給予了極大關照,我們不能再提更多要求,要體現出中國軍隊能打硬仗的精神風貌。”

  今天,中國軍隊將正式亮相紅場參加閱兵。這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第五次代表中國走出國門,向外界展示中國形象。劉海明表示,參加這次閱兵,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紀念,是對抗戰老兵、抗戰勝利國軍民的尊重。

  據介紹,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自1952年組建以來,已累計完成了3800次儀仗司儀任務,其中,僅2014一年,儀仗司儀任務就達222場次。

  沒能參加這次閱兵的女儀仗隊員們感到遺憾。2014年首次亮相的女儀仗隊隊員劉穎說,女隊員都非常希望能有機會走出國門,向外國軍民展示我軍形象。

  劉海明說,此次參閱方隊雖然沒有女儀仗隊員,但女戰士們都已經做好了走出國門的准備,“我們都堅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女儀仗隊員一樣會走出國門,展示國家和軍隊的形象,吸引世界目光”。

  據新華社

分享到:
(責編:閆嘉琪、宋煦冬)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