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澳兩棲攻擊艦強悍戰力傲視西太 促地區軍備競賽

2015年05月26日15:27  來源:科技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澳兩棲攻擊艦強悍戰力傲視西太 促地區軍備競賽

內部效果圖

近日,澳大利亞海軍組織艦艇開放日活動,“堪培拉”級多用途兩棲攻擊艦成為開放日的焦點。該艦龐大的艦體、優良的設計、先進的性能成為澳海軍不斷加強遠洋作戰能力的縮影,變身澳大利亞海軍新的形象代言人,並將撬動西太平洋地區軍事平衡的重要支點。請看科技日報特約專稿——

澳大利亞地處南半球,獨佔澳洲大陸,受四面環海的地緣格局和前宗主國英國的深刻影響,注定它是一個海洋大國。建設強大海軍不僅是澳大利亞的發展方向,也是確保其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歷史上,澳大利亞曾先后擁有過3艘航空母艦,分別為“恐怖”號航母、“墨爾本”號航母,以及從英國租借的“復仇”號航母。但自從1982年“墨爾本”號航母退役后,澳大利亞30多年裡沒有擁有過航母級別的大型水面艦艇,但他們從未放棄過對大型水面艦艇的追求。

大型兩棲戰艦是理想選擇

澳大利亞屬於地區強國,並沒有承擔太多的“國際義務”,也沒有龐大的海外利益需要去保護。因此,發展大型航母這種昂貴的武器並不是澳大利亞所需要的。而澳大利亞周邊島礁遍布,澳軍執行最多的往往是兩棲登陸、海上運輸、打擊海盜等任務,因此,大型兩棲戰艦就成為澳海軍最為理想的選擇。

2000年,東帝汶政局動蕩,澳大利亞迅速組織維和行動。但可供使用的兩棲艦艇有限,隻好租借了“杰維斯灣”號穿浪雙體船來彌補,這暴露了澳海軍遠程投送能力的不足。為此,澳大利亞下定決心,裝備大型兩棲作戰艦艇,並同時向法國DSNS造船廠和西班牙納凡蒂亞造船廠發出了邀請。法國船廠提出的方案是以“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為藍本進行設計,攻擊性能強大。西班牙船廠的方案是以“胡安·卡洛斯”級戰略投送艦為基礎進行改裝,突出了多功能性。經過綜合評定后,澳大利亞採納了西班牙的方案,主要是因為西班牙方案裝備了滑躍飛行甲板,未來可以起降F-35艦載機,而法國的方案僅能起降直升機。為了提升本國造船工業的實力,澳大利亞提出聯合制造的要求。戰艦的艦體部件在西班牙制造,飛行甲板上的建筑、搭載的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在澳大利亞制造,艦體在澳大利亞總裝。該級艦共兩艘,首艦命名“堪培拉”號,2號艦命名為“阿德萊德”號。

作為澳大利亞海軍花費重金打造的兩棲巨艦和未來的海軍旗艦,“堪培拉”的性能相當優秀。它艦長230.8米,寬32米,飛行甲板長202米,標准排水量27000余噸,是澳大利亞現役最大的海軍艦艇,也輕鬆超越了韓國的“獨島”級兩棲登陸艦和日本的“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可謂兩棲“巨獸”。該艦標准航速19節,經濟航速15節,續航力6100海裡/15節,最大航程7050海裡/12節,海上自持力50天。

強悍戰力傲視西太平洋

與其他國家的兩棲艦艇相比,該艦具有四個突出特點。

一是主打多功能。對於絕大多數中等的海洋強國而言,像美軍那樣裝備兩棲攻擊艦、兩棲登陸艦、船塢登陸艦等專業分工明確的艦艇實在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因此,“堪培拉”級作為西班牙“胡安·卡洛斯”級戰略投送艦的翻版,其多功能性同樣突出。該艦具備輕型航母的基本功能,全直通滑躍式的起飛甲板不僅可以停放6架直升機,而且可以起降F-35B艦載戰斗機,同時艦尾甲板下設計有990平方米的機庫,並有大型升降機,具備類似輕型航母的攻擊力。該艦兩棲搭載的能力非常突出,在艦尾設計有大型塢艙,可以搭載4艘中型登陸艇,或者搭載2艘LCAC大型氣墊登陸艇,執行快速登陸任務。該艦還在中部的甲板下設置了兩層車輛甲板,上層裝載輕型車輛,下層可以裝載M1A1主戰坦克等重型裝甲車輛,總計可混合運載150多輛各型車輛。除此之外,該艦還設置了完備的醫療系統,內部有兩個手術室和1個病房,並配備了牙醫室、會診室、傳染病治療室、X射線室等,可以執行海上救災和醫療援助等非戰爭任務,這進一步拓展了“堪培拉”級的任務能力。

二是隱身性能優秀。目前,隱身設計已經成為時代潮流,被廣泛運用在各種海軍艦艇建造中。作為澳大利亞海軍的旗艦,“堪培拉”級多用途兩棲攻擊艦充分採用了各種隱身技術,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生存能力。該艦外形整潔平整,艦島大量採用了大傾斜的斜面設計,將主要的電子設備和雷達天線高度集成到隱身桅杆內,並將魚雷發射管、硬質救生艇等進行遮擋或放置在艦艇內部,使艦艇的雷達反射面積大大減少。同時,該艦將發動機、輔機以及傳動裝置等主要的噪聲裝備安置在減震和隔音的彈性支架上,最大限度降低船體噪聲。此外,該艦還在煙囪、機艙等主要的熱源上安裝了噴水冷卻系統,使艦艇的紅外信號得到良好控制。

三是電子戰能力突出。在未來的海上作戰中,電子戰將成為軟殺傷的主要方式,而且貫穿作戰的始終。制電磁權的控制也成為各國軍隊爭奪的焦點。因此,作為澳大利亞的大殺器,“堪培拉”級多用途兩棲攻擊艦的電子戰能力非常優秀。該艦電子設備由瑞典薩伯集團澳大利亞分公司研制,包括作戰管理系統、導航雷達、探測雷達、C4IS系統等。其中作戰管理系統採用全分布處理器結構設計,不僅有較強的戰術數據處理能力和輔助作戰指揮功能,還具有艦上武器的火控功能。裝備的導航和探測雷達還可以用於直升機著艦監控和目標監測。C4IS系統採用模塊化設計,並可根據需要尺寸和功能進行升級,可為作戰部隊制定計劃和協助支援作出決策,自動執行區域防空、分發和連接聯合作戰形勢圖,整合傳感器數據,顯著提升了“堪培拉”級的網絡中心戰能力。

四是武器裝備講求實效。在澳大利亞海軍的規劃中,“堪培拉”級多用途兩棲攻擊艦在執行軍事任務時將組成編隊,本身主要承擔兩棲登陸作戰力量的投送和編隊指揮任務,其自身的海空防御將主要由編隊中的驅護艦承擔。因此,該艦並未裝備重型的攻擊性武器裝備,僅僅配備了4門20mm6管MK-15Block1B“密集陣”近防炮和1座“海拉姆”近程導彈防御系統。前者裝備了KU波段搜索和跟蹤雷達,升級了計算機火控系統,加裝了前視紅外攝像機,具有多光譜探測和跟蹤能力。該炮採用了MK244“增強毀滅性彈藥”,對反艦導彈、快艇和低空飛機的殺傷性明顯增強。“拉姆”導彈防御系統是美海軍現役主力艦載裝備,也是世界艦載近程防御系統中的佼佼者。該系統配備的導彈採用紅外和被動雷達制導方式,最大飛行速度超過2馬赫,最大射程9.6公裡,可以有效對抗低空飛行的反艦導彈或者其他飛行器。

兩棲攻擊艦最主要的打擊武器是艦載機。“堪培拉”級未來可以搭載F-35B戰斗機,該機是第四代戰機中的代表作,隱身性能非常優秀,可以承擔艦隊防空和對地攻擊等任務,是“堪培拉”級的撒手锏。執行兩棲作戰任務時,該艦可以搭載S-70“海鷹”艦載直升機、歐洲聯合研發的NH-90通用直升機以及“虎”式武裝直升機,前兩型直升機都可以承擔反潛和海上運輸的任務,是“堪培拉”級兩棲作戰主要倚重的航空力量。“虎”式武裝直升機可以執行偵察、對地火力支援等任務。

引發地區軍備競賽的催化劑

盡管是英聯邦國家,但近年來,澳大利亞表現出了強烈的親美趨勢。在澳大利亞看來,維護美軍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也是確保其國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因此,澳大利亞積極充當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要盟友和地區代言人,並積極配合美軍的各種軍事行動。在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澳大利亞通過提供空軍戰機、后勤支援或者直接派遣士兵參戰等方式,為美軍作戰提供了堅實而可靠的支持,成為美軍亞太戰略中最關鍵的盟友。此次澳大利亞更新兩棲裝備,也有配合未來美軍作戰的考量。

不僅是兩棲裝備,近年來澳大利亞海軍可謂是大發展,先后購買裝備了3艘“霍巴特”級宙斯盾防空驅逐艦,升級了“安扎克”級和“阿德萊德”級護衛艦,近期更是計劃向日本購買“蒼龍”級潛艇,其海軍已經基本完成了從近海海軍向遠洋海軍的戰略轉型,成為西太平洋地區最為強大的海上力量之一。

澳海軍動作頻頻的強軍行動撬動了周邊的軍事平衡,周邊國家特別是與澳大利亞近鄰的東南亞國家也不甘示弱,紛紛加大海軍投入,更新艦艇裝備。印尼購買了“望加錫”級船塢登陸艦、馬來西亞向韓國購買了“獨島”級兩棲登陸艦,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國家紛紛求購常規潛艇,東南亞地區新一輪的軍備競賽逐漸展開。因此,澳大利亞謀求的地區軍備優勢未必能夠保存多久,而其引發的軍備競賽將成為地區穩定的現實威脅。

事實上,澳大利亞最主要的經濟支柱是農業和礦業,主要的出口對象集中在西太平洋和東亞地區。客觀認識自身地緣環境,積極融入亞洲,與周邊國家共謀發展才是澳大利亞的利益所在。而裝備帶有強烈攻擊性的兩棲巨艦,主動配合美軍擴大地區霸權,貌似強化了澳大利亞的影響力,卻引發了周邊國家的不安和對抗,這樣的逞強之舉隻會兩傷,不會共贏。(劉征魯 賈丹)

分享到:
(責編:婁楊宣(實習生)、黃子娟)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