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RQ-4“全球鷹”無人偵察機,目前該機已經部署到關島和日本
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今日報道稱,美軍官員透露,有美國“全球鷹”無人機在中國南沙群島上空執行偵察任務時遭到中國地面發射的無線電干擾。報道中引用美國專家的觀點稱,這種干擾的目的可能是引誘無人機墜海隨后將其捕獲。這是繼幾天前美國P-8A反潛巡邏機對中國南沙島礁進行挑舋活動后雙方的再次“交鋒”,不過關於這次干擾事件的細節目前尚未有更詳細報道。
文章稱,美國官員稱,中國對美國飛越他們在南海興建的軍事設施的無人機進行了干擾。多架美國全球鷹無人成為干擾的目標,其中至少有一次事件是發生在南沙群島永暑礁附近。
這位官員是在上周三曝光這一消息的,同日,美國公布稱P-8巡邏機在一次飛行中遭到中國軍方8次警告,兩件事發生在同一空域。
五角大樓發言人斯蒂夫·沃倫陸軍上校說,美國承認美國P-8飛機和海軍艦艇都沒有進入這些島嶼周圍12海裡范圍。“那將是我們的下一步行動,”沃倫對記者說。同時他說:“我們沒有做出任何宣稱要進行下一步行動。我們將繼續我們的例行飛行。”
關於無人機干擾的詳細情況目前上述秘密。夏威夷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部的發言人拒絕評論干擾事件。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發言人克裡斯·希姆斯海軍上校說,目前中國尚未對美國在爭議海域上空飛行的無人機進行空中攔截。希姆斯說他不能確認中國對無人機進行干擾的報道。
太平洋空軍發言人瑞貝卡·克拉克拒絕評論全球鷹無人機在南沙群島的活動情況,他給出的理由是“保護軍事行動安全。”
這種高空無人機是從位於關島的空軍基地起飛的,克拉克說:“以關島為基地的‘全球鷹’無人機任務是支持美國在太平洋戰區的情報、監視、偵察,這有助於確定偵察重點、制定行動計劃和應對意外。”
RQ-4“全球鷹”是美國空軍的主力高空遠程偵察無人機,他可以由飛行員遠程遙控,也可以按照預先制定的計劃執行任務,每天可以巡邏40000平方英裡的地區。
這種長47英尺的噴氣式無人機航程可達8700英裡,飛行高度60000英尺。其續航時間可達28小時。
上周,美國負責亞太安全事務的國防部副部長戴維·舍爾說,將“全球鷹”部署到亞洲是美國在南中國海增強軍力的措施之一。
“我們已經制定了長期計劃已增強我們在這一地區的能力,”舍爾對參議院對外關系委員會說,“僅舉幾個例子,我們的措施包括部署‘全球鷹’和F-35戰斗機,不久后我們還要增加在日本部署的V-22魚鷹運輸機數量。”
本月早些時候,美國“沃斯堡”號瀕海戰斗艦前往南沙群島附近進行了巡邏,海軍媒體當時聲稱“沃斯堡”號在巡航期間放飛了一架“火力偵察兵”無人偵察直升機和一架“海鷹”直升機。但太平洋司令部發言人希姆斯稍后又說這是媒體的一個錯誤,在巡航期間“沃斯堡”號搭載的無人機並未起飛。他沒有解釋為何會出現這個錯誤。
中國軍事著作曾認真地討論使用電子戰手段阻止無人機偵察的可能性。2013年1月,中國《航天電子對抗》雜志刊發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了中國軍方計劃如何發現和對抗“全球鷹”偵察飛行和RQ-170無人機行動的細節。這兩種飛機都是具有雷達隱身能力的偵察無人機。
文章說,美軍已擁有強大的戰場控制網絡,但它也有其弱點,“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戰手段攻擊甚至控制美國的網絡,”文章說,“無人機和地面站通常距離很遠,而且常常不得不依賴衛星通訊。隻要我們能干擾衛星通訊,無人機就將不能執行任務然后被迫返航。”
這篇文章稱“全球鷹”無人機有七大弱點,其中包括“易受電子干擾影響”。干擾“將會大大降低‘全球鷹’的效能”。
中國軍事事務分析家理查德·費舍爾說,中國可能通過攻擊美國無人機對對美國施加壓力,迫使美國停止對亞洲的偵察飛行。
“盡管‘全球鷹’這樣的無人機非常昂貴,它們仍屬於‘可承受的損失’,因為它們是無人的,”費舍爾說,他是國際戰略評估中心的資深專家。
“但是如果不能有效保護這些無人機,將可能讓中國把它們當做可以隨時可以擊落的‘可隨意射殺的獵物’。”
北京同樣可能會試圖捕捉“全球鷹”無人機,通過誘導其中一架墜毀在淺海,或者用一架有人駕駛飛機去捕捉它。
費舍爾認為,美國應該考慮平衡使用高空有人和無人偵察機,有人駕駛飛機具備較強的逃逸機動能力,也可以具備自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