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日軍曾扮鐵道游擊隊殘害老鄉 被游擊隊除掉(圖)

2015年06月08日14:00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抗日軍民在破壞日軍鐵路。

談起那段抗戰經歷,李洪杰老人神情凝重。作者提供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爬上飛快的火車,像騎上奔馳的駿馬。車站和鐵道線上,是我們殺敵的好戰場……”5月下旬,在動人的電影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歌聲中,記者來到微山湖畔的棗庄市薛城區常庄鎮漸庄村,見到了原鐵道游擊隊隊員李洪杰老人。

1930年出生,1943年參加鐵道游擊隊的李洪杰老人,是當時隊裡年齡最小的隊員之一。談起在游擊隊的經歷,老人如數家珍。他告訴記者,隊員們大部分是窮苦農民、鐵路工人出身,經過黨的教育培養,個個深明大義、胸懷大局,為波瀾壯闊的民族抗戰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掀鐵軌、斷交通:反擊日軍掃蕩的“絆馬索”

“您看過電影《鐵道游擊隊》嗎?”面對記者的提問,李洪杰老人認真地說:“看過幾遍,裡面很多故事都是真的。插曲裡寫到,鐵道游擊隊‘就像鋼刀插入敵胸膛’。其實,我覺得我們是山區部隊伸出來的一把尖刀。”

李洪杰口中的“山區部隊”,指的是八路軍第115師,當時駐扎在抱犢崮山區。1940年,百團大戰后,日軍進行瘋狂報復,集結5萬余日偽軍對抱犢崮山區進行“大掃蕩”。師政委羅榮桓一面指揮部隊利用地形與敵人周旋,一面指令在日佔區的鐵道游擊隊破壞鐵路,牽制敵人,配合反掃蕩。

“我還參加過反掃蕩行動哩!”老人介紹說,1945年5月,為迎接主力部隊對敵展開夏季攻勢,鐵道游擊隊奉命將津浦鐵路沙溝至韓庄之間的部分路段鐵軌和枕木連接螺絲拆開,並進行了偽裝,致使一輛日軍軍列脫軌翻車,不僅繳獲大批糧食和其他軍需品,還迫使鐵路中斷5天。

1941年5月,擊斃日軍諜報隊員13名﹔8月,破壞津浦鐵路韓庄段,致使日軍運兵軍列脫軌﹔9月,拆除棗庄至臨城1.5公裡鐵軌,砍斷電線杆百余根,使棗庄日軍的通訊和交通同時癱瘓……李洪杰老人指著《鐵道游擊隊在薛城》書中的一段文字說:“當年,我們就是反擊日軍掃蕩的‘絆馬索’,讓他們猖狂不起來!”

鏟特務、除漢奸:發動群眾的“宣傳隊”

“為了當好山區部隊的‘尖刀’,鐵道游擊隊付出了很多。”李洪杰老人回憶,1941年夏天,駐臨城日軍為了對付鐵道游擊隊,不僅組建了鐵甲列車大隊和鐵道警備大隊,還專程從濟南搬來特務頭子高崗,也就是小說《鐵道游擊隊》中日軍特務隊長崗村的原型。

高崗到臨城后,一些原來替游擊隊送情報的偽鄉保長,轉而投入日本人的懷抱。日軍又針對鐵道游擊隊活動規律,化裝成鐵道游擊隊員,半夜到老鄉家敲門,凡是開門者,全部以“私通八路”處置。

由於群眾弄不清真假,在受了幾次騙之后,往往把真的鐵道游擊隊員也拒之門外。鐵道游擊隊隻好撤到野外,在滴水成冰的冬天隱蔽在溝邊、田頭過夜。由於日軍在車站和火車上加強了警戒,鐵道游擊隊很難截取敵人的貨物,失去供給來源,隊員們常常空著肚子在田野裡一待就是好幾天,有時還要和日軍打遭遇戰。

鐵道游擊隊要扭轉被動局面,就必須除掉高崗!一天晚上,游擊隊員化裝成日本兵和搬運工人潛入臨城火車站,摸到高崗辦公室,前后不到10分鐘時間,就干掉了高崗及其警衛石川,還繳獲長短槍35支和子彈數千發。這次襲擊,不僅打擊了日偽的氣焰,而且為鐵道游擊隊繼續游擊作戰營造了好的群眾環境。

“我是游擊隊的衛生員,給電影中王強的原型、副隊長王志勝包扎過傷口。”李洪杰告訴記者,他從副隊長那裡發現了一本賬簿,后來才知道這是游擊隊為附近偽鄉保長及偽軍建立的“生死簿”:誰幫助八路軍做了件好事,就在其名下記個紅點﹔誰對八路軍干了壞事,就記黑點,定期算總賬。

穿封鎖、送首長:通往延安的“交通道”

採訪中,李洪杰最引以為豪的是參加過護送陳毅的行動。老人回憶說:“當時個子比較小,給陳毅送水的時候都還夠不著桌子。護送過程中,我主要負責偵察敵情。”

1943年11月,鐵道游擊隊護送陳毅來到姬庄,從這裡可以跨越津浦鐵路,是過路的重要關卡,敵人在鐵路兩側挖有很深很寬的封鎖溝,還安插了一個小隊的偽軍駐扎護守。

當護送隊一行來到離炮樓和鐵路隻有300米的地方時,先前去炮樓打探的兩名隊員回來報告說:“可以通過。”陳毅同志聽后,興奮地說:“你們平時都能上炮樓,走,也讓我上去看看。”

陳毅走上炮樓,和偽軍們講了很多關於當時革命形勢的話。過了鐵路之后,陳毅繼續前行,第三天晚上來到了微山湖和南陽湖交界處小南庄,這時冀魯豫軍區黃河大隊已派人員和船隻在此等候接應了。

“在護送陳毅的船上,首長還和我們大隊政委杜季偉下過圍棋呢!”李洪杰老人對當時的場景記憶猶新。陳毅軍長說:“其實,我們打鬼子也是在下棋嘛!棋盤就是全中國,棋子就是一切抗日武裝。棋子和棋子之間,還得配合。你們鐵道游擊隊對正規部隊就起到了很好的支持、配合作用,功不可沒!”

“首長夸得並不為過!”李洪杰告訴記者,皖南事變后,由於新四軍第4師彭雪楓部主力轉移,共產黨華東根據地與延安方面的交通線中斷,鐵道游擊隊和運河支隊很快重建了新的秘密交通線。在這條秘密交通線上,鐵道游擊隊先后護送劉少奇、羅榮桓、肖華、陳毅等各級黨政軍領導數十次,千余人成功地從這裡跨越敵人嚴密封鎖的津浦鐵路,直至抗戰勝利。(周 遠 熊永嶺)

敵后戰場的豐功偉績不容否認

相信許多人都看過電影《鐵道游擊隊》,忘不了影片中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正義滿懷同時有點暴躁的老洪,通情達理且把握大局的李正,善良活潑的小波、莽撞沖動的魯漢,還有美麗大方的芳林嫂……讓我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些英雄們飛車殲敵的驚心動魄的故事,一個個關於“飛虎隊”的傳奇。

其實,鐵道游擊隊不是作家的想像,更不是民間演義,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后戰場的真實寫照。抗日戰爭時期,侵略者控制了鐵路,自以為佔據了主動權和優勢。但是,英雄的中國人民並沒有被嚇倒,中國共產黨提出“在敵后放手發動群眾,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的號召,要求“共產黨員脫下長衫到游擊隊去”,利用游擊戰的優勢,給予敵人沉重的打擊。

鐵道游擊隊這支由鐵路工人、小攤販、礦工和流浪者組成的非正規部隊,舍生忘死,在鐵路線上與日軍周旋了7年之久,被肖華將軍贊譽為“懷中利劍,袖中匕首”,其事跡也被改編為多種題材的文藝作品廣為傳播。1945年10月,山東棗庄和臨城的1000多名日軍向這支不足百人的抗日游擊隊投降,這是軍事受降史上十分罕見的一幕。

在敵后戰場,我們耳熟能詳的抗日武裝還有很多,雁翎隊、回民支隊、武工隊,一個個廣為傳頌的戰斗團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后軍民萬眾一心用智慧和血肉之軀鑄成的鋼鐵長城。

當下,有一些人受歷史虛無主義影響,刻意否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后戰場所作的犧牲和貢獻。我們不妨回望歷史,在全國抗日戰場上,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后戰場物質條件最困難:抗戰之初隻有5萬多人的軍隊,少量槍支,幾乎沒有火炮。而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堅持全民抗戰,實行人民戰爭,8年之間對敵作戰10多萬次,消滅日偽軍170多萬人,其中日軍50多萬人,1941年后,敵后戰場成為了抗日戰爭的主戰場。

歷史不會說謊,否認敵后戰場在抗戰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是對歷史的歪曲。盡管抗戰的硝煙早已散盡,但敵后軍民戮力同心創造的豐功偉績永遠閃耀在史冊上。70年前,無數仁人志士在黨的領導下不惜拋頭顱、洒熱血,贏得民族解放﹔70年后,我們站在歷史新的起點上,更應矢志不移地繼承先烈遺志、傳承抗戰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李兵正)

分享到:
(責編:邱越、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