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目前正對美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這是他任現職以來首次訪美,也是中央軍委副主席時隔數年再度訪美,規格之高備受矚目。此間美國學者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中美關系受到南海緊張局勢等問題影響的背景下,兩國尤其是兩軍領導人應以“創意和膽識”打破僵局。
范長龍此訪主要隨行人員有副總參謀長孫建國、總政治部副主任吳昌德、北京軍區司令員宋普選等。外界關注到其隨行人員級別較高,尤其總政治部高級將領罕見出現在隨訪名單中。
與代表團高規格陣容匹配,范長龍連日來行程也可謂“精心設計”。據美媒報道,他在加州參觀了北島海軍防空站以及海軍陸戰隊新兵訓練營,其中北島海軍航空站是美海軍航空兵誕生地,也是兩艘航母的母港﹔他還參觀了“羅納德·裡根”號核動力航母,考慮到“裡根”號航母未來將替代“華盛頓”號航母駐扎日本,此次參觀被認為有特別意義,美方此前曾表示“裡根”號航母派駐日本非為遏制中國﹔范長龍還在西雅圖參觀了波音公司一家工廠,還將在得克薩斯州參觀胡德堡軍事基地。抵達華盛頓后,他將與美國防長卡特會晤,這將是此次訪問“重中之重”。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亞洲問題高級研究員格林(Michael Green)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當中美之間有摩擦發生時,正常訪問或交流活動有可能會被取消,在當前中美關系因南海局勢和網絡安全受到影響的背景下,范長龍如期訪美本身就“非常重要”。雙方要繼續對話,積累“盡可能多的信任”,澄清各自立場,增進對話和理解。
近期南海問題明顯升溫。美方對中方指責的調門超過其他聲索國,且聲稱對南海島礁軍事化前景深感憂慮,還邀請記者隨偵察機抵近中方南沙有關島礁海域。有專家分析認為,雙方對話仍在繼續,但敵意正在“水面之下潛伏”,而且顯而易見。
美國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卡朋特(Ted Carpenter)撰文稱,美國聲稱對南海主權爭議不持立場,實際行動卻發出相反暗示,加強了與菲律賓越南等國防務合作,“如果中國領導人結論認為美國在支持除中國以外的其他聲索國,這種想法情有可原”。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透露,南海將成為范長龍和卡特會晤重點議題。格林認為,范長龍與卡特之間的討論將有助於雙方降低調門、緩解緊張局勢,最重要的是兩軍領導人建立互信,當危機發生時,此種信任有助於領導人處理情況。
美海軍戰爭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研究員、亞太海上安全專家金來爾(Lyle Goldstein)向中新社記者表示,由於中美似乎在南海陷入“螺旋式”升級緊張局勢,范長龍訪美對於防止局勢失控是很有必要的,增加軍事接觸有助於緩解緊張,但須“顯著擴大”接觸范圍。雖然雙方都面臨一些障礙,但兩軍關系擴大和深化將為更強大的中美關系提供支撐。
他說,兩軍領導人之間的坦誠對話可能無法幫助南海問題取得實質“突破”,但至少能促進雙方對彼此意圖的了解,為兩軍在該地區的“靠近活動”建立行為模式。
他建議,中美要通過“有創意、有膽識”的外交手段、通過“螺旋式”合作打破僵局。比如美國可採取步驟減少對中國近海抵近偵察,中國要相應提高行為透明度,在此基礎上,中方澄清其南海主張,美方則支持中國與地區相關國家通過雙邊談判解決南海爭議,實現共同發展。
“雙方都很難做出妥協,但這是一個可行的建議。”金來爾說。
另一方面,南海問題僅是中美兩軍合作之“冰山一角”。自加州“習奧會”后,中美軍事合作一直穩步推進,中國去年首次受邀參加了環太平洋軍演,去年兩國簽署了關於建立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信任措施機制的諒解備忘錄和關於海空相遇安全行為准則的諒解備忘錄,美方預計兩國將於今年年底前簽署“空中相遇”附件。
格林表示,范長龍的訪美表明,南海緊張局勢也許對中美關系帶來一定損害,但兩軍關系仍在“以遞增的方式”推進,這是一件好事。
不過,他提醒,中國新一代領導集體就職后,其外交和軍事戰略意圖更加明確,中國正在努力推進軍力建設,而美國即將迎來新一輪總統大選,所以未來雙邊關系仍將不可避免地出現局部緊張。正因為此,兩國需借助對話摸清對方意圖,確定在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可以改變哪些領域的政策,在無法改變政策的領域,兩國要重新思考各自戰略,努力降低摩擦。(張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