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王飛雪:強軍報國,托舉“中國北斗”遨游蒼穹>>心懷北斗
人民網>>軍事>>正文

強軍路上勇於追夢的“急先鋒”

蔡渭濱、張喆

2015年06月23日06:03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手機看新聞

王飛雪教授的先進事跡,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堅定信念,矢志強軍不迷航。王飛雪教授始終堅定信仰、對黨忠誠,把黨的事業作為畢生追求,自覺抵制名利繁華的誘惑,潛心靜氣在北斗導航定位技術中探索20多年,成為強軍路上敢於造夢的“北斗族”。少年時代,他被國防科大“胸懷祖國,團結協作,志在高峰,奮勇拼搏”的銀河精神深深吸引。1988年,成績優異的王飛雪被中學推薦上北京大學。但心懷從軍報國志向的他最終放棄了這個難得的機會,最終選擇了國防科大。那時,國防科大是軍校但學員不是現役軍人,畢業分配可以到軍隊也可以選擇到地方。王飛雪毅然選擇了前者,留在國防科大攻讀研究生。選擇專業方向時,他考察了解了多個領域,最后選擇了當時國家最急需也最薄弱的精確制導方向。碩士研究生畢業時,面對風起雲涌的商品經濟浪潮,他堅守科研高地不動搖。他在北斗領域成為知名專家后,許多企業許以高薪和優厚的待遇,勸他轉業,被他婉言謝絕。在他情感深處,河水永遠是家鄉的甜,從軍報國永遠是他選擇的第一位。對於他來說,從事北斗研制並不僅僅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他實現抱負、為之奮斗的價值追求。正是憑著這份忠誠和熱愛,他和團隊攻克了一系列的技術瓶頸,使中國在廣袤的太空擁有了自己的“千裡眼”。

二是心系打贏,逐夢北斗敢擔當。王飛雪教授始終聚焦實戰、瞄准打贏,把科研當打仗、把試驗場當戰場,苦礪過硬本領,在前沿和尖端領域鍛造科技利劍,成為強軍路上勇於追夢的“急先鋒”。他以優異成績完成了本科、碩士、博士學業。1999年,因教學科研成果突出,博士畢業僅一年就被破格提升副高,三年后評為正高。為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和封鎖,王飛雪在讀研期間就高度關注國際導航定位技術的發展。1995年,正在建設中的我國北斗導航系統遇到了瓶頸技術問題,經過國內專家十年攻關未獲突破。看到攸關國家安全的工程受阻,年僅24歲、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他主動請纓,奮力攻關,和團隊一起成功研制出“北斗一號”全數字快捕與信號接收系統,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后第三個擁有衛星導航技術的國家。此后,他和團隊一起,又研制出我國第一台實用型“北斗一號”用戶手持機,現擴展形成7大系列20余種,並批量生產裝備部隊,在搶險救災、海上救援、邊防巡邏等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北斗二號建設任務中,他和團隊承擔衛星載荷、地面運控等30余個項目,是北斗上百家單位中承擔數量最大、技術最全,國內唯一同時承擔系統核心體制、衛星關鍵載核、運控主體設備研制任務的單位,為北斗二號工程順利建設、面向亞太地區開通服務作出了突出貢獻。

三是勇於攻堅,追求卓越爭一流。王飛雪教授始終不畏艱險、敢於超越,遇到困難不退縮,面對強敵敢亮劍,在科學的珠峰上奮勇攀登、勇立潮頭,成為強軍路上勤於圓夢的“刀尖子”。北斗系統創建之初,王飛雪和團隊就另辟蹊徑,採用與GPS完全不同的技術方法,成功建立起用戶機和衛星、地面系統之間完整的通信渠道,使北斗系統既具有GPS導航功能又具有GPS沒有的短信收發功能。2007年4月,我國北斗二號第一顆衛星進入亞洲某一區域后,受復雜電磁信號干擾與地面失去聯系。如果這一難題在三個月內不能解決,即將組網的十數顆衛星發射將無限期推遲,多數國內同行傾向於技術難度小的“躲”,但這樣國家就要蒙受數十億資金損失,且電磁環境一旦再有變化,衛星還要“躲”個沒完﹔如果選擇“抗”,耗費資金少,但技術難度極大、風險高。臨危之際,王飛雪再次請戰,和團隊一舉攻克強干擾環境下高精度測距這一世界難題,使衛星抗干擾能力提升1000倍,避免了國家巨額損失。2008年,歐盟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與我國北斗系統展開頻率之爭。為了打贏這場保衛戰,王飛雪帶領研究小組為談判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10多年來,他和團隊先后攻克先進導航信號設計、高精度測量、導航抗干擾、導航應用與測試等先進技術,成功研制出世界領先的監測接收機、精密測距碼模塊及注入系統、主控站測量及通信系統、RDSS業務信號收發分系統、時間同步注入站、星載上行測距終端等星地設備,其中導航接收機是最早可同時接收我國北斗、美國GPS、歐盟Galileo和俄羅斯GLONASS三種信號體制的設備。在最近一次針對實用商業化全球系統衛星導航信號模擬源功能測試中,他們研制的產品以95分的高分雄居榜首。

四是躬先表率,以身作則顯本色。王飛雪教授始終注重加強品德修養,帶頭無私奉獻,團結一心致力打造世界一流導航定位技術團隊,成為強軍路上高歌猛進的“領頭雁”。他常說,科技工作者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並敢於成為弄潮兒,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2005年,王飛雪入選國家教育部的“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王飛雪把支持經費交由團隊統一使用。此后,不論團隊如何發展壯大,個人項目如何增加,成員更換了多少茬,大家都清清白白地將項目和經費上交集體。“體恤部屬、苛刻自己”是大家對王飛雪的最深印象。2012年,北斗團隊潛心10年磨一劍后首次報獎,王飛雪和團隊研究決定,報獎時每名領導隻報一項,其他的全部讓給需要的年輕人。在導航中心裡,大家從不叫他“主任”,而是叫他“王博”。在他的辦公室裡,文件櫃上常年擺放著一個出差用的旅行箱,角落裡常年擺放著一個休息用的行軍床。出差乘坐的火車就是他的辦公室,科研工作的試驗場就是他的家。他一年平均出差200天,有一半時間奔波在試驗場。他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和感召著一茬茬年輕的“北斗人”逐夢北斗。2013年底,他和團隊榮獲全軍“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特別獎”。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閆嘉琪)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