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美媒:中國軍機奪回本國市場 出口對俄沒大威脅

2015年06月16日09:56  來源:環球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美媒:中國軍機奪回本國市場 出口對俄沒大威脅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6月15日報道,雖然近年來中國飛機技術發展迅速,但出口市場卻非常有限。這是因為中國主要瞄准冷戰時期蘇聯軍備曾佔領的市場,而在這些國家中,一些國家本就是中國的敵對國,例如與中國存在領海糾紛的越南等南海國家,寧願採購技術水平不及中國裝備的俄制裝備,而且中國航空航天領域還面臨著發動機質量較差的技術難題。這就意味著俄羅斯能夠阻止中國向俄認為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市場出口軍備,當然其不會完全阻止中國的出口貿易,畢竟這不利於兩國關系發展。

盡管美國分析人士在中國下一代飛機技術“著墨不少”,但他們卻不認為這個國家在全球軍事航空市場所佔份額會有所擴大。報道稱,在冷戰時期被蘇制裝備佔領的市場,是中國明顯的利基市場。當時,對於歐洲以外的國家而言,蘇聯是能夠替代美國的一個軍備供應商,而且與美國軍備相比,蘇制裝備的價格通常更加低廉。

美國Avascent管理咨詢公司分析師道格·貝倫森稱,俄羅斯公司需要意識到其在傳統客戶方面面臨的威脅。“如果我是俄羅斯人,我就會知道風往哪兒邊吹。中國企業不斷成長,越來越優秀,如果俄羅斯人認為自己能夠控制中國出口流向,那就是在自欺欺人”。

然而,報道指出,對於中國而言,市場是有限的,這部分原因在於地緣政治因素。中國在南海的一系列積極主動的行為令該地區國家惱怒,其中一些國家已經採購了俄羅斯裝備,盡管這些裝備從技術角度來看可能落后於中國研發的新技術。

美國蒂爾集團分析師理查德·阿伯拉菲亞指出,政治在任何軍備採購決定中都扮演著重大作用。“採購交易中有一部分正是政治關系,事實上,現在很少有人希望跟中國做生意”。即便是那些沒有親美傳統的亞洲國家,也不並樂意從中國進口軍備。莫斯科戰略技術分析中心(CAST)對華軍事專家瓦西裡·卡申也同意這種說法。他指出,“一些傳統的俄羅斯客戶是中國的地區敵對國家,因此在這些市場中,中俄兩國間並不存在競爭關系”。

報道指出,越南就是一個例子。五角大樓稱,越南90%軍備是從俄羅斯進口的。數年前,越南曾是中國軍事商品的進口國。

不過,中國軍備仍然有出口市場。卡申指出,在“對俄羅斯不太重要的市場中”,中國已經取得了有限的成功,例如緬甸從中國引進了FC-1戰斗機,即由中國和巴基斯坦聯合研制的JF-17戰斗機。他說,“緬甸軍方已經擁有了米格-29戰斗機編隊,我們認為他們將繼續採購更新版本的米格-29機型,但他們卻選擇採購了中國研制的戰斗機”。中國還希望JF-17能夠出口到希望採購新機以替換日漸老化的米格-21的保加利亞。

貝倫森指出,中國從俄羅斯那裡奪取的最大的市場正是中國本身,而中國同時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軍備市場。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開始從俄羅斯手中成功的奪走其在中國軍備市場的份額。

阿伯拉菲亞指出,對於中國而言,其航空航天工業本身固有的特性是其另外一個出口壁壘。“作為一個航空航天生產國,中國的真正問題在於其整體經濟與航空航天經濟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經濟改革涉及到了中國大部分企業,但航空航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國營資產。”在這方面,中國與印度相似。印度是另外一個永遠都不會採購中國軍備的俄羅斯客戶。不過,阿伯拉菲亞稱,印度已經開始改革,包括創造機會規避以“緩慢”著稱的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中國也在這樣做,但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卡申還指出,中國還面臨著一個技術難題,即發展高端國產發動機。他指出,盡管中國發動技術已經取得進步,而且中國軍方對國產發動機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但其發動機的質量仍不足以使之在公開市場與其他國家產品展開競爭。卡申稱,這意味著俄羅斯能夠阻止中國向俄羅斯認為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市場出口軍備。不過,俄羅斯不能完全阻止中國的出口貿易,畢竟這不利於兩國關系發展。(知遠)

分享到:
(責編:婁楊宣(實習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