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中國預警機原裝黑匣子性能差 改裝型號成爭氣機

2015年06月16日11:36  來源:科技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國預警機原裝黑匣子性能差 改裝型號成爭氣機

  飛參全稱“航空飛行記錄器”,俗稱“黑匣子”,對於保障飛行安全和提高訓練質量意義重大。由於飛參屬於高科技產品,上世紀90年代前有些國產戰鷹並未配備。其后,濟空某航修廠研制出國產化飛參后,為戰鷹加、改裝飛參的重任,就落到了該廠蔣衛華等科技人員的肩上。

  蔣衛華,濟空某航修廠技術科軍工,參與完成軍隊科技進步獎包括一等獎40多項,榮立三等功兩次,2015年5月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近十多年來如一日,他平均每年有200多天奔波在陸、海、空航空兵部隊之間,奮戰在為現役戰鷹加改裝飛參一線,被同事稱為追趕戰鷹的人。

  練就過硬專業本領

  為戰鷹加改裝飛參並非易事!一架定型出廠的戰鷹其結構設計十分精巧,什麼部位什麼造型,採用何種材料,安裝哪些設備都早已通過嚴密的測算和科學的論証。若想把10多件飛參機載設備加改裝到戰鷹身上,既要保証飛參系統各設備能夠正常工作,又要保証不影響戰鷹各機械部位和電子儀器儀表的原有工作性能,其難度不亞於水利專家對三峽大壩選址定位。

  2003年,為了進一步保障戰鷹飛行安全和提高訓練質量,一批戰鷹急需加改裝某新型飛參。濟空某航修廠黨委再三斟酌后,一紙命令將年近40歲的蔣衛華調整到為戰鷹加改裝飛參的崗位上。

  為了盡快勝任這項工作,蔣衛華拿出僅用兩年時間就成為機械加工專業方面行家裡手的拼勁,又一次開始了人生挑戰與求索。

  他買來一堆專業書勤學細研,光學習筆記就寫下30多萬字,撰寫理論文章近百篇。同時,每逢為某型號第一架飛機加改裝飛參時,他首要任務就是想方設法找到飛機機械師,看飛機構造圖和各系統工作原理,記的記,畫圖的畫圖,並對要加改裝設備的部位進行拍照,然后反復研究論証,認真琢磨每件設備應安裝在何處,每件設備的外形構造應設計成什麼形狀,安裝設備的每一固定架應採用什麼材料……

  正是憑著這種鑽勁,不到兩年的時間,蔣衛華一舉成為飛參加改裝方面的專家。

  確保飛參加改裝質量

  常年和戰鷹打交道的蔣衛華認為,嚴謹細致的作風是飛參加改裝人員的命根子。

  5月下旬的一個下午,湖北某機場熱浪襲人,筆者跟隨蔣衛華走進火爐似的機艙內。隻見他通過現場堪察、測量、計算后,很快確定了安裝飛參採集器的位置。然后,在士官王帥的配合下,開始劃線、鑽孔、安裝。就在這時,心細如絲的他經過測試,發現該固定架底部的4個小減震器其中有一個失靈,他果斷地給予換下。

  蔣衛華告訴筆者:“據有關部門統計,在引起機載設備失效的各種環境因素中,振動因素約佔27%。隨著現代戰機機動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機載設備將承受更加惡劣的機械振動環境。若飛參採集器底部4個減震器中哪怕有一個失靈,也會影響到飛參採集器的正常工作。”

  飛參採集器安裝完畢,已是滿頭大汗的蔣衛華和王帥擦了擦汗后,便貓著腰小心翼翼鑽進布滿密密麻麻各種儀表的駕駛艙內,很快他們選定了安裝座艙壓力傳感器的位置。就在小王正准備往駕駛艙頂壁上鑽孔時,蔣衛華見小王手持的鑽頭有點偏,提醒小王擺正鑽頭的位置后再鑽孔。同時,他還讓小王把事先准備好的帆布鋪在駕駛艙下壁,接住鑽眼時掉下的金屬屑,不能有一點掉在駕駛艙內。

  對此,蔣衛華耐心地解釋道:戰鷹各系統有成百上千個精密的設備,都是事先經過周密設計和反復測試后才裝上去的。如果在加改裝飛參過程中工藝粗糙,就會導致安裝后的飛參機載設備偏移原本安裝的位置,從而與機艙內的駕駛杆、腳蹬等液壓傳動部件發生摩擦,繼而造成傳動系統在操縱過程中有誤差,其后果可想而知。另外,由於飛機上安裝有大量昂貴的電子設備,如果不把施工時掉下的金屬屑清理干淨,這些金屬屑一旦進入電子設備中,就會造成電子設備的短路而損壞,並影響到飛行安全。

  視加改裝飛參質量為生命的蔣衛華,先后為戰鷹安裝了上萬件飛參機載設備,沒有一件因為安裝不合理而影響到飛機的原有性能和飛參機載設備的正常運行。

  托舉戰鷹穩健翱翔

  “為戰鷹加改裝飛參就像打攻堅仗,不全身心付出不行,怕犧牲奉獻更不行。”這是蔣衛華時常自勉的一句話。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災情告急,中央下令空軍派遣一批直升機快速飛抵災區上空實時航拍,為准確迅速地實施救災行動提供重要依據。空軍有關部門緊急命令蔣衛華所在工廠為抗震救災的一批直升機緊急加改裝飛參。

  受領任務后,蔣衛華與加改裝小分隊火速趕往災區,立即登上參加救援的直升機開始精心地測量計算。由於該型飛機固有的電磁兼容性較差,致使他在安裝飛參的過程中有幾個關鍵參數難以准確測量。蔣衛華和小分隊人員一連幾天不分晝夜地攻關,一次又一次推翻設計方案,重新制作電路板,改換元器件。期間,飛機通電達數十小時,反復進行過上百次測試,最后終於將這一難題攻克。為了盡快完成救援飛機的飛參加改裝任務,蔣衛華不顧高溫酷暑、任憑蚊叮虫咬、不怕余震沖擊,常常通宵達旦地工作,困了就在飛機上打個盹,餓了就泡盒方便面充飢。

  連續工作50余天后,他和同事提前完成了這批直升機的飛參緊急加改裝任務,為保障飛機在救援工作中的安全飛行發揮了重大作用。

  某型預警機被人們稱為“中國人的爭氣機”,對提高我軍戰斗力發揮了巨大作用。由於該機型原裝的飛參隻能記錄飛機各系統少量的參數,這對於全面監測該機各系統的安全狀況還遠遠不夠。上級再次命令蔣衛華所在工廠為該機加改裝新型飛參。

  走進機場,蔣衛華和加改裝小組接手飛機后,首要任務就是圍在一起認真地研究飛機技術說明書。研究中,他很快發現該預警機發動機的轉速、溫度、空氣流量等信號採集方式與工廠研制的飛參不相匹配。為了盡早啃下這塊“硬骨頭”,那幾天,他日夜泡在工作室,查閱資料,咨詢專家,滿腦子都是程序方案。理清思路后,他又組織同事現場搞調研、現場做方案、現場加改裝,先后試車近百次,精確測量每一個數據參數,一點一點改進機載設備採集電路,直到符合改裝技術要求。

  兩個月后,在蔣衛華和同事的刻苦攻關下,他們圓滿地完成了這架預警機的飛參加改裝任務。

  10多年來,情系戰鷹的軍工蔣衛華,為了戰鷹更加矯健地翱翔藍天,他用自己粗糙而靈巧的雙手先后為殲擊機、強擊機、運輸機、轟炸機、直升機、無人機等30多個機型千余架戰鷹加改裝了飛參,他不愧為托舉戰鷹安全飛行的守護神。(鮑永兵)

分享到:
(責編:黃子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