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一周》周刊網站6月19日報道,在9·11之后的10多年裡,美國一直在參與一系列戰爭,以美軍的實力來對抗恐怖分子和游擊隊員。在阿富汗、伊拉克、也門、索馬裡、巴基斯坦的交戰都是此類性質。
美國軍隊被拖入應對所謂的“低烈度沖突”的泥潭,而它所受到的訓練向來是針對其他國家的高強度戰爭。由於並未做好在偏僻小巷、叢林和山間小路與制造叛亂的烏合之眾作戰的准備,美國軍隊不得不作出調整。
報道稱,B-1B遠程轟炸機的設計初衷是用核武器重創蘇聯,但現在其用途卻轉變為向塔利班投放炸彈。美國海軍的航母艦載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上空出擊,驅逐艦則在索馬裡沿岸驅趕海盜。
報道說,如今,隨著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作戰行動的結束,五角大樓正在將目光投向未來的戰場。其中一塊重要戰場位於東歐,俄羅斯在烏克蘭威脅到北約。在世界的另一端,中國大陸“威脅”著台灣,並針對美國在南海及東海的盟友採取“咄咄逼人”的舉動。
這些潛在對手和“基地”組織、伊拉克民兵或者塔利班截然不同。它們是五角大樓所說的“近乎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這些國家有自己的職業化軍隊,裝備了與美國的武器不相上下的現代化武器。單是俄羅斯就擁有77.1萬名軍人、22550輛坦克和1399架作戰飛機。中國擁有225萬名軍人、204艘適合遠航的軍艦和2100架作戰飛機。
報道稱,俄羅斯和中國都在極力宣揚“站不住腳的領土主張”,美國則在壓制它們的這一做法。近幾個月來,在西太平洋,美國“沃思堡”號瀕海戰斗艦最近在中國提出主權聲索的海域附近遭到一艘中國護衛艦的跟蹤,美國的海上巡邏機則到中國南海飛行。
美國對大國戰爭給予的新關注正悄悄改變美國軍隊,從許多方面來講,正在讓美國軍隊恢復到9·11事件之前的狀態。伊拉克戰爭期間採購的“斯特賴克”裝甲車正在升級,從12.7毫米口徑機槍轉換為威力更大的30毫米口徑火炮,足以破壞俄羅斯最新型的裝甲車。
在海上,美國海軍正在繼續發展新一代“杰拉爾德·福特”級核動力航母,一艘將要竣工,另一艘則即將開始建造。
在空中,F-35戰斗機將在2019年前進入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空軍會購買大約100架遠程轟炸機,可以遠距離攻擊地面和海上的目標。新一代空中加油機KC-46將增加美國空軍在歐亞和太平洋上空的作戰范圍。
報道稱,美國正准備挫敗其他大國,不過它不一定面臨著另一場冷戰。俄羅斯和中國政府有強烈的動機避免與美國的敵對關系,其中的一個動機就是考慮到美國軍隊龐大的規模。不過,維持這一動機的成本不會是低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