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駐島官兵正在執勤巡邏。
被譽為“長江門戶”的崇明島,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祖國的東方。近年來,適應越來越多的部隊遷址上島、執勤駐訓的新情況,崇明縣委、縣政府帶領各界群眾自覺聚焦強軍抓雙擁、圍繞打贏做工作,有力推動了駐軍部隊戰斗力的全面躍升。該縣先后3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范縣,6次被評為上海市雙擁模范縣。
■陸海空、武警都有部隊進島安家,每年數萬官兵上島駐訓。他們不斷強化一種政治責任——
服務打贏是地方黨委政府的神聖職責
崇明以東40余海裡,有一個面積僅0.088平方公裡的小島,名叫佘山。小島自然條件惡劣,無水、無電、無居民,多雨、多霧、多風浪。然而,因其戰備地位重要,在這個巴掌大的礁盤上,長年駐守著海軍某部官兵,補給船十多天才能補給一次,若遇上風浪無法停靠,有時40多天也補給不上。
“如果基本的生活都成問題,哪還能全身心投入執勤訓練?”去年6月的一天,崇明縣領導帶著農技專家和文藝演出小分隊上島慰問官兵,農技專家現場傳授種植適合海島生長的蔬菜,講解海水化淡水的應急方法。
記者了解到,崇明縣領導為駐島官兵現場辦公解難題已成慣例。近年來,每年有數萬官兵上島駐訓。面對日益增長的保障需求,縣委縣政府始終強化一種政治責任:“打贏不僅是部隊的第一要務,也是黨委政府的神聖職責。”
正是基於這樣的政治擔當,他們在擁軍支前實踐中,始終做到“部隊練兵打仗急需什麼就解決什麼”“部隊執行任務短缺什麼就保障什麼”,及時為駐軍官兵戰備訓練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急事難事。
2013年,武警上海總隊一支隊400名新兵入營后,想征一塊集中開展訓練的場地。“部隊所盼就是我們所辦。”縣委領導得知此事后,主動登門解難,排除各種矛盾將縣青少年教育基地騰出一塊固定場所,每年無償提供給支隊開展新兵集訓。縣綠化市容管理局、愛衛辦、電視台等單位跟進保障,一並解決營區生活垃圾處理、環境衛生消毒、有線電視及網絡開通等諸多問題。
■4年128個擁軍項目系統推進,多項擁軍工程激勵官兵強軍。他們創新一系列保障機制——
服務打贏要靠落實制度推動
某部進島后,需要建設一條數十公裡長的輸油管線,保障日常戰備訓練。由於沿途涉及3個鄉鎮、6個村、200多戶居民,部隊領導擔心矛盾問題一時難以解決。
“隻要是有利於戰斗力建設的事,再難也要解決。”縣委領導走訪得知這個情況后,將其列為當年實事擁軍項目,由分管雙擁工作的縣領導牽頭督辦,沒多久,一條高效優質的輸油管線完成建設,投入部隊戰備訓練。
像這樣把一些重難問題納入“項目化擁軍”,進行統籌安排,集中力量解決,是崇明聚焦戰斗力擁軍支前的一大亮點。打開該縣2015年度“項目化擁軍”一覽表,32個具體項目赫然在列,從主要內容、實施單位到具體負責人、完成時限等要素清晰明了,措施具體到位。
“服務打贏不能光憑感情維系,更要靠落實制度推動。”縣委書記馬樂聲告訴記者,為激勵駐軍官兵安心島嶼矢志強軍,他們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機制,大力實施“四大工程”:即關愛優撫對象的“幸福工程”、做好轉業干部和隨軍隨調家屬安置工作的“暖心工程”、復轉士兵安置的“貼心工程”、軍人子女入學入托的“優質工程”。
崇明島嶼以生態建設為主,企事業單位少,就業難度大,但復轉軍人安置工作在上海卻走在前列。4年來,111名軍人子女全部進入優質學校就讀,59名軍隊轉業干部全部安置公務員,334名復員轉業士官和47名隨軍配偶安置進事業單位。
■上百個國防工事優質維護,18處“同心林”美化生態島。他們始終堅持一個共識——
服務打贏能實現強軍富民的雙贏
崇明東灘3萬公頃的灘涂,是野生鳥類樂園,250多種鳥類在此棲息,構成一道道美麗的自然勝景。
然而,鳥是人類的朋友,也是戰機的天敵。前幾年,空軍某部在島上新建成一座機場。有人擔憂:飛機來了,鳥兒飛了,候鳥保護區這個旅游業的“金蛋”會不會被砸了?
其實,縣領導心裡也在掂量:上海市對崇明的要求非常明確,寧可放棄GDP,也要建好生態島,但軍事需求更是“剛需”。崇明縣委“一班人”始終態度堅決:“服務打贏,能實現強縣興軍的雙贏。”部隊進駐沒多久,他們就研究出台了《軍事戰備淨空保護制度》等多項法規性文件,為駐軍部隊正常戰備訓練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駐崇富民農副業基地是上海警備區官兵的“菜籃子”。縣農委不當“局外人”,主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每年優先安排農科項目進基地,先后幫助該基地建成1.5萬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大型沼氣工程,把基地4000畝水稻種植面積納入地方機插社會化保障體系,不僅大大提升了基地整體保障能力,也為島嶼消耗處理了生活垃圾,為近千戶居民提供了清潔能源,還使農場成為崇明島農產品科研實踐基地。
既幫部隊解決難題,又為富民強縣聚力。該縣各鄉鎮都成立國防工事保護小組,常年對上百個國防工事進行優質保養維護﹔海上救護、水上運輸、艦船維修、海上偵察等6支海上民兵分隊,經常與駐軍部隊進行常態化聯演聯訓,民兵分隊支前保障能力逐年攀升﹔駐軍官兵也努力當好播綠使者、愛心使者、守衛使者、服務使者、形象使者,與崇明人民同創綠色文明,18處“同心林”構筑起生態寶島。
近4年來,90%的駐軍部隊被評為軍事訓練先進單位。(邵敏 丁紹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