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劉亞洲上將: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最具活力精神基因

 

2015年07月17日07:53  來源:求是  手機看新聞

核心要點:

■ 民族精神是歷史的積澱,歷史越厚重就越能升華出偉大的民族精神,越是偉大的民族精神,就越能超越時代,引領民族走向未來。

■ 抗戰精神是“獅子吼”至為高亢的精神音符,一掃百年來中華民族屢戰屢敗的精神積弊和悲觀陰霾,恢復了久違的民族自尊與自信,標志著東方雄獅從睡獅到醒獅的歷史性轉變。古老的中國從精神上實現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 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最具活力的精神基因,是中華民族奮斗史上最深刻的文化記憶,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根”和“魂”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須臾不能離開。

■ 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民族尊嚴絕不允許任何勢力侵犯,同時任何力量也不能動搖我們堅持和平發展的信念。

民族精神是歷史的積澱,歷史越厚重就越能升華出偉大的民族精神,越是偉大的民族精神,就越能超越時代,引領民族走向未來。偉大的抗戰精神,由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凝聚而成,由抗日英烈的鮮血澆灌而成,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升華出的民族精神之光,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對於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華民族從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精神豐碑

近代中國,長夜悲歌,中華民族面臨“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今中國,長風破浪,中華民族站在實現偉大復興的新起點。從陷入深重危機到走向偉大復興,中華民族取得抗戰勝利是歷史的轉折點。偉大的抗戰精神,就是矗立在這一歷史轉折點的精神豐碑,就是以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抗日軍民為主要培育者和踐行者、與全國人民一起共同塑造的民族精神。這一精神豐碑放射出明亮的希望之光,振奮了中華民族之精神,淬礪了中華兒女之血性,照耀著中華民族渡盡劫難、走上實現偉大復興之路。

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的強大精神支柱。抗日戰爭之所以能夠稱為“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不僅因為它寫下了中國人民近代以來爭取獨立自由史冊上飽經磨難的一頁,而且因為它寫下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可歌可泣的精神史詩。“河出潼關,因有太華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風回三峽,因有巫山為隔而風力益增其怒號。”絕境往往成為砥礪偉大民族精神的磨刀石。日本“國運相賭”、“以小博大”的猖狂之舉,日軍“祈戰死”、“勿生還”的殺伐之氣,在把中國人民逼到“亡國滅種”危險境地的同時,也激發出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戰精神。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共御外侮,鐵骨錚錚、視死如歸,奏響了氣壯山河的救亡之歌。一個又一個英雄兒女、一批又一批英雄群體,不畏強暴、以身殉國。在這樣剛毅壯烈的英雄之氣面前,再狂妄的敵人也有所忌憚,再凶狠的敵寇也終將被打敗!

中國從“睡獅”到“醒獅”的鮮明精神標識。中華民族的血脈裡,歷來有陽剛勇武的精神基因。然而,封建奴化教育的長期桎梏,統治集團的狹隘保守,宗法制度的沉疴痼疾,使民族的陽剛基因逐漸潛伏沉寂,睡獅沉沉一夢、世間滄海桑田、自身傷痕累累。睡獅的精神狀態,就是麻木不仁、逆來順受、怯懦卑屈。日本人寫的《支那論》侮辱中國人“似蚯蚓這種低級動物,把一段身子給切斷了,其他部分沒有感覺,仍能繼續活著”。然而,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的一系列抗爭,就是中華民族覺醒的歷史進程,就是中華民族精神升華的歷史進程。這種民族覺醒和民族精神的升華,在抗日戰爭時期達到了全新的高度。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的,這個戰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斗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在最危險的時候,睡獅終於猛醒,發出“最后的吼聲”。抗戰精神是“獅子吼”至為高亢的精神音符,一掃百年來中華民族屢戰屢敗的精神積弊和悲觀陰霾,恢復了久違的民族自尊與自信,標志著東方雄獅從睡獅到醒獅的歷史性轉變。古老的中國從精神上實現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精神動力。當今時代是民族復興的大時代,大時代既有大機遇又有大挑戰。挑戰越大,就越需要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處在復興征程由大向強的關鍵階段,我們肩負任務的艱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見,面臨的矛盾問題的規模和復雜性世所罕見,面對的困難風險的嚴重性也世所罕見,一項又一項戰略任務需要我們去完成﹔“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西化分化陷阱”、“塔西佗陷阱”,一個又一個陷阱需要我們高度警惕﹔建設富強中國、民主中國、文明中國、和諧中國、美麗中國,一道又一道難題需要我們破解。這些,都需要我們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偉大的抗戰精神是偉大的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是中華民族戰勝艱難險阻的不屈信念、頑強斗志的升華凝聚。唯有抗戰精神能夠激起我們整個民族與凶惡的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和無畏氣魄,演繹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抗爭活劇。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准確把握偉大的抗戰精神的豐富時代內涵

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一座傳承民族血脈、激揚天地正氣、重塑民族性格的精神富礦。習近平主席把抗戰精神概括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這是對其豐富時代內涵的深刻揭示,我們要認真領悟。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愛國情懷是抗戰精神的核心。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愛國傳統的偉大民族。中國人民無論是何種身份,從事何種職業,都以“精忠報國”為榮。這種綿延於中華民族精神血脈之中的國家民族利益至上的愛國情懷,在抗日戰爭中像火山一樣迸發出來。全國各民族、各階級、各黨派、各社會團體、各界愛國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都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場偉大斗爭中,“誓死不當亡國奴”,為民族而戰,為祖國而戰,為尊嚴而戰,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主義篇章。中國人民用行動踐行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錚錚誓言。這種愛國情懷以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為目標,這個“天下”是把中國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聯為一體的“公天下”。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人民又以誓死捍衛中華民族利益和維護世界和平正義的英雄行為,為中國傳統愛國思想賦予了嶄新的時代內涵。美國總統羅斯福說他忘不了中國人民在7年多的長時間裡怎樣頂住了日本人的野蠻進攻。中國人民為了民族獨立和世界和平與日本侵略者誓死搏斗的偉大愛國情懷,是全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

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民族氣節是偉大的抗戰精神的精髓。中華民族自古就視“氣節重如泰山,利欲輕如鴻毛”,以“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毀其節”為美德,善養“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長期的文化熏染鑄塑出了尊嚴重於生命的崇高民族氣節。抗日戰爭中,一次次關鍵時刻、生死關頭的嚴峻考驗,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一寸山河一寸血,四萬萬同胞千萬兵”。面對侵略者的凶殘殺戮,母親送兒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戰場,男女老少齊動員,多少英雄兒女前赴后繼,毀家紓難,以身殉國。無論“狼牙山五壯士”、“八百壯士”,還是壯烈的淞滬抗戰、忻口會戰等戰役中的愛國將士們,“人人抱必死之心”,“必與日軍拚命到底”。當時報紙的一篇社評這樣寫道:“今天南北戰場上,是爭著死,搶著死,因為大家有絕對的信仰,知道犧牲自己,是換取中華民族子孫萬代的獨立自由,並且確有把握,一定達到。”崇高的民族氣節是無數抗日英雄的強大精神動力,連慘無人道的日軍也不得不為楊靖宇、張自忠等中華抗日英雄的斗志所折服!

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英雄氣概是偉大的抗戰精神的特色。毛澤東同志曾自豪地說: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 歷史上,為了祖國統一富強,為了民族興旺發達,無數中華優秀兒女發揚英雄主義精神,頑強抗爭,絕不低頭。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抱定了血戰到底、抗戰到底的信念,與武裝到牙齒的日本法西斯進行了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殊死較量。這種英雄氣概是激勵全國人民不畏強敵、為民族解放與獨立而英勇斗爭的強大精神武器。無論條件多麼艱苦、形勢多麼險惡、戰爭多麼殘酷,中國人民始終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從楊靖宇、左權到張自忠、戴安瀾,千千萬萬同胞構成民族的鋼鐵脊梁,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抗戰中的英雄主義突破實現個人價值的局限,突出中華民族的群體意識和集體主義英雄觀,這種視國家和民族利益高於一切、並為之獻身的革命英雄主義走上了歷史舞台。在民族危亡、國難當頭的艱難歲月,正是這種不畏強暴、敢於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挺起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

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必勝信念是偉大的抗戰精神的底蘊。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屢經挫折而不屈,屢受磨難而不衰,外來勢力壓不倒,帝國主義打不垮,始終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創造出了人類歷史上五千多年不曾中斷的中華文明奇跡,靠的就是對自己文化的高度自信和由此生發出的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近代以后,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進程一次次被打斷,但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屈服、沒有放棄,而是頑強地戰勝一次次艱難險阻,重新整裝出發。抗戰初期,日本侵略者曾長驅直入,在短期內佔領了大片中國領土,亡國的悲觀論調一度甚囂塵上。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中國人民必勝的堅定信念和卓越的政治軍事智慧,提出了持久抗戰的戰略方針,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斗志。在戰略相持階段最艱苦的歲月,中國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終於戰勝困難,渡過難關,迎來了勝利的曙光。那時的中國,國力、軍力遠遜於日本,卻能長時間獨立支撐抗戰的局面,並最終戰勝不可一世的日本軍國主義,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中華民族具有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民族精神。

著眼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保障,也需要強大的精神支撐。在一定意義上講,精神支撐是更持久也更重要的內在支撐。長期以來,敵對勢力千方百計企圖扭曲甚至抹去我們民族的歷史記憶,其用心極為險惡。如果一個民族忘記了歷史,喪失了歷史記憶,就會失去發展的方向,人民的精神就會在黑暗中迷失,對此我們必須高度警惕。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最具活力的精神基因,是中華民族奮斗史上最深刻的文化記憶,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根”和“魂”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須臾不能離開。新形勢下,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始終需要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

在鑄牢強國之魂的實踐中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偉大的抗戰精神,本質上是中華民族的信念、性格、氣質、血性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精神在抗戰中的集中體現。以愛國情懷為核心的抗戰精神,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高度統一,也與以“愛國”為重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統一。我們要把偉大的抗戰精神放在弘揚中國精神的全局中謀劃,大力發揚抗戰中形成的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鑄牢全國各族人民和海外華人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的精神紐帶,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大力發揚自強不息、開拓創新,善於在危難中探索發展新路的民族創造精神,為民族復興提供不竭精神動力。要把弘揚抗戰精神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貫通起來,以積水成淵、積土成山的堅毅,把中華民族在抗戰中激發出來的偉大抗戰精神作為深耕厚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沃土,形成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程中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我們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戰略,也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問題。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我們要銘記歷史,在學習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進程中,充分彰顯和努力踐行偉大的抗戰精神,把弘揚抗戰精神體現在推動解決主要問題的具體實踐中。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必須勇敢擔當我們應擔當的歷史責任,積極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堅決沖破思想觀念障礙、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攻克體制機制的頑瘴痼疾﹔積極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在建設法治中國中有所作為﹔積極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零容忍的態度、猛藥去疴的決心、刮骨療毒的勇氣、嚴懲不貸的鐵腕反對腐敗,堅決推進新的偉大斗爭與偉大事業的發展。

在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留給我們的最寶貴啟示,就是必須毫不動搖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民族尊嚴絕不允許任何勢力侵犯,同時任何力量也不能動搖我們堅持和平發展的信念。在中日兩國長期的交往中,和平友好是歷史主流。保持中日長期和平友好關系,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符合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穩定的需要。然而,時至今日,法西斯主義的幽靈並未銷聲匿跡,企圖顛覆戰后國際秩序的野心並未完全遏制。特別是日本一些政治組織和政治人物依然在矢口否認日軍侵略的野蠻罪行,依然在執意參拜雙手沾滿鮮血的戰犯亡靈,依然在發表美化侵略戰爭和殖民統治的言論,依然在藐視歷史事實和國際正義,依然在挑戰人類良知。對此,我們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70年前,中國付出犧牲3500萬人的代價,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偉大的抗戰勝利。今天,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大幅提高,但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不變,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的決心不變,我們也呼吁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牢記歷史教訓,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為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而不懈努力。我們堅持以史為鑒,努力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以強大軍事實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保障,為捍衛中國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中華民族應有的貢獻。

(作者:國防大學政委、上將)

分享到:
(責編:黃子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