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專家:中國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大有可為

2015年07月31日11:06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專家:強國皆由戰爭崛起 中國應發力另一領域

  最近,中國股市大起大落讓人驚心動魄。這也讓不少人認識到,中國向世界性強國發展進程中面臨多樣的挑戰,受到各種復雜的壓力。如何在復雜的外部環境中“破繭而出”,是應著重思考的戰略問題。筆者認為,中國不妨在“非傳統安全”領域著力。

  傳統世界性大國無一不是通過軍事手段來實現大國夢的。近代以來,世界上出現過的強國幾乎都是通過戰爭成長起來的,如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德國和日本等都莫不如此。冷戰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也是唯一的一個擁有世界霸權能力的國家。為維護這種霸權,美國一方面策劃獨霸全球的各種戰略,一方面積極發展稱霸全球的軍事能力,如構建全球化戰場、組建具有全球打擊能力的部隊等。

  美國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使用傳統的軍事手段來維護其世界霸權。這是中國實現“中國夢”不能不面對的現實。中國發展的時代環境與傳統大國完全不同。中國在崛起的過程中,有三個“內質”性的東西:和平發展、不稱霸、合作共贏。“和平發展”意味著不追求使用軍事手段來實現既定的目標;“不稱霸”意味著不劃分和控制勢力范圍;“合作共贏”是指與其他國家共同發展、共同獲利。這三個“內質”性的因素決定了中國要走一條與傳統世界性強國不同的發展道路。

  同時,中國發展還有兩個外在的因素:一個是面對美國全球性的遏制。昔日的世界性強國在發展中突出重圍相對較易,當今突破美國的軍事“蓋子”卻並非易事。二是全球化的時代發展形勢。當今全球化的特點呈現為:各國海外利益越來越多,戰爭不僅對戰敗國造成利益損失,同時對戰勝國的利益也有影響。從這兩個因素看,一個國家想發展成為世界性強國,選擇使用非軍事手段才是良策。中國更是如此。

  因此,中國可以重點在非傳統安全領域有所作為。軍事實力是強國標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維護和平的基礎和保障。中國通過參與維護非傳統安全的實際動作,來展示自身的軍事能力和維護和平的決心,有利於為和平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和輿論氛圍。在這方面,中國軍隊可以大有作為,其主要原因是:中國軍隊具備這種能力,可以發揮作用;非傳統安全威脅是各國共同面臨的威脅,中國與其他國家有合作的利益基礎,使中國有機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夠提供足夠的財力支持,改革開放多年的人才培養已經能夠提供堅實的智力和技術支撐等條件。

  在籌劃非傳統安全領域的發展戰略時,我國應遵循“有選擇、有重點,發揮優勢,以點帶面”的原則。應該看到,當今時期正是我國在非傳統安全領域有所作為的“戰略機遇期”。

  當然,軍事作為一種對抗性的行為仍然在發揮作用,軍事威脅仍然是威脅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我們在重視非傳統安全領域突破遏制的同時,仍然需要採取積極措施消除或弱化軍事威脅,充分利用軍事手段為實現“中國夢”保駕護航。(國防大學教授 韓旭東)

分享到:
(責編:劉玉倩(實習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