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驕陽似火。在山東濰北某靶場上,數輛防空導彈戰車從遠處駛來,迅速佔領射擊陣地,濟南軍區某旅戰士黃彬一邊操作裝備,一邊記錄裝備數據。據了解,該旅導彈二營新裝備剛剛入列,他們就將其拉上駐訓場,搜集高溫條件下的作戰訓練數據。
上午11時,靶場一絲風也沒有,氣溫已躥升到38℃,地表溫度更是高達45℃。防空陣地上,官兵們一個個像洗了桑拿一樣,汗水濕透衣背。演練中,搜索發射連的操作手發現,高溫會導致個別發射參數波動,難以捕捉瞄准點,他們反復察看、記錄和驗証,最終找到了最佳修正值。
筆者翻看黃彬的記錄本,發現裡面不僅記錄了不同溫度、濕度條件下的各種作戰數據,而且還有分析結果與對策建議。黃彬告訴筆者:“隻有摸清新裝備‘脾氣’,戰場上才能真正實現人裝合一。”
“右前方有兩輛‘敵’吉普車向我駛來,完成發射后請迅速轉移陣地。”二營官兵接到命令后,迅速派出機動防衛力量前出,攔截襲擾之“敵”﹔導彈戰車上的操作手們則有條不紊,開啟雷達、搜捕目標、按下發射按鈕……
“越是惡劣天氣,越是我們練兵的好時機。”旅參謀長馮東明說,“新裝備的作戰數據積累得越多,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就越有把握。”(張寶奇、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