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激戰間隙,官兵吃上熱乎飯”的新聞引發筆者關注。 過去演習,官兵經常吃單兵干糧,雖然難吃但也毫無辦法。今天,一些部隊實現精細化、精確化保障,利用野戰炊事裝備安全地將熱食送到官兵手中。這種變化讓人欣喜。
自古用兵,無不重視后勤。誰多擁有一份保障力,誰就擁有更多的戰場勝算。抗美援朝戰場上,因為國力有限,我軍有時隻能吃著凍土豆去作戰,少數減員不是由於戰斗傷亡,而是因為后勤保障不到位導致。再看當時的美軍,作戰進行到哪裡,炊事保障就跟進到哪裡,熱咖啡、烤火雞、暖帳篷一應俱全。抗美援朝戰爭,讓我軍認識到后勤保障的重要性。
如今,經過了60多年的發展,我們的后勤保障到底如何呢?演習場上的戰士能喝上熱水、吃上熱飯、洗上熱水澡嗎?那些提供的野戰干糧、野戰食品適合戰士的胃口嗎?可以說,少數單位並不能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有的認為,搞個演習,忍一忍、熬一熬就過去了,吃不上熱飯沒什麼大不了。還有的認為后勤能省就省,演習結束再好好補償補償。諸如此類,都是“戰火”意識不強,后勤保障不到位的表現。
現代戰爭不僅是火力的厮殺,信息力的博弈,也是保障力的對決。演習就是作戰,不加入后勤保障,不盯著灶火推進演習進程,就不是成功的演習,也不是真正的實戰化訓練。沒有飯吃,“隻有槍炮,無所用之”。“灶火不旺”,要想打勝仗也是很難的。
我們現在講聯合作戰,聯合的概念也包括支援保障職能的聯合。有軍事專家指出:“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戰力,不僅在實際的作戰中聯合,也必須在物資補給等后勤支援方面從聯合的立場出發,展開緊密的合作與協調。”未來戰場上,缺少后勤保障的聯合,不可能是有效的聯合。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兵馬已動,保障跟進。盯著戰火籌劃灶火,就是要增強后勤“先戰”意識,加強“實戰化”后勤建設,將后勤訓練與部隊演習訓練有機融合,在同一作戰背景、指揮平台、作業想定和訓練導調下,練指揮、練保障、練協同,不斷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和精確保障能力,確保后勤保障與作戰行動實現一體化。(73087部隊 鄔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