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多練幾手絕活,戰時就能多勝任幾個戰位。在遠火營,官兵人人是主力,個個都做好了替補的准備。
遠火武器系統列裝時,一連下士趙於曉是測地班一名駕駛員。除了駕駛車輛外,唯一的任務就是為系統供電,工作量小、專業相對單一,很多時候是在“打醬油”。
“仗要真打起來了,我就這樣干瞪眼嗎?”趙於曉反問自己。論駕駛技術,他在全旅響當當,新裝備十幾個檔位,他不到一周就玩轉了,榮譽証書拿了一大摞,完全可以躺在“榮譽簿”上睡大覺。
雄鷹隨時都要琢磨自己的利爪,等到獵物出現,爪子不夠鋒利就晚了。此后,趙於曉在完成好專業訓練的基礎上,請教測地、指揮專業的戰友,加班加點多學一手。有人提出質疑:遠火武器系統,所有專業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把自己的攤子守好就行。他依然我行我素:上了戰場,萬一蘿卜沒了誰填坑?
果不其然。去年4月,連隊一名士官妻子臨產,而5月份遠火營就要赴某基地實彈射擊。這名士官是測地專業的“頂梁柱”,難以走開,因此思想壓力增大。了解這一情況后,趙於曉主動請纓,臨時接替下這名士官。在實彈射擊中,他發揮出色,受到官兵贊揚。
如今在遠火營,不同專業人員互相稱老師,相互學專業的現象已蔚然成風,像趙於曉這樣的“多面手”有60多名。對於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全體官兵齊心協力,共同出謀劃策,原來需要10分鐘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3分鐘內就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