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譚述森院士牽手北斗的故事【2】

2016年02月27日08:57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小字號

北斗人的自信

李保東

2015年8月,美國在國際上提出建立航空器位置監視和搜救標准,要求各國使用“銥星(美國通信衛星)+GPS”的方案。時隔不久,歐洲也緊隨公布,要實行“海事衛星+伽利略”的類似標准。

衛星導航領域任何一項新規則的制訂,對北斗無疑都是新一輪的競爭和挑戰。負責整理收集科技信息的小唐拿著簡報急匆匆地送到譚述森辦公室,“譚總,按照美國和歐盟的方案和標准,我們北斗還有競爭力嗎?”“這件事我思考很久了,沒什麼可擔心的”,譚總連眉頭都沒皺一下,“雖然我們缺少頻率資源,不能像美歐那樣再建一套通信系統,而且經費和時間也不允許,但是……”他揮揮手,“美歐的系統也有缺陷。美國的通信衛星是低軌衛星,在5度仰角以上就難以收到信號了﹔而歐洲的通信衛星在地球兩極根本收不到信號,這兩種體制都不能完全做到全球監測”。

“我們隻要揚長避短,一樣能夠達到目的。北斗有他們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響應時間。GPS傳出定位信息需要2分鐘。試想一下,飛機即使在1萬米高空落地也就45秒,想要定位根本來不及反應”,譚總始終帶著笑容,“而北斗,2秒即可獲取信息、產生數據。所以,隻要在衛星上加一個接收機,就能達到同樣的飛行器航跡監測效果,還可節約大量經費”“毛主席早就講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取我所長、避我所短,就能找到突圍方向”,他言語間滿滿都是自信。

(責編:閆嘉琪、楊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