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述森院士牽手北斗的故事【5】
2016年02月27日08:57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獨具特色的連續導航定位報告
周益
我和譚述森的淵源,是從學習他的論著開始的。
譚述森的著作、論文,大多展望未來,以大思維談大規劃,描繪北斗系統特色體制和獨特形態。特別是他編著的《衛星導航定位工程》《廣義RDSS全球定位報告系統》兩本書,在北斗衛星導航界最有名氣,影響也最大,堪稱是北斗系統的教科書。
工作后偶然看到譚述森在上世紀80年代寫的一篇文章,說的是陳芳允院士正在推動隻有兩顆星的通信定位系統(北斗一代RDSS系統雛形)萌芽論証,譚述森從我國實際需求和工程實際出發,呼吁發展我國自己的導航系統,而不是簡單照搬照抄。那個時候,他年富力強,正是意氣風發干事業的年紀。
30年后,北斗系統從無到有,從2顆星到21顆星,從單一功能的無線電測定到兼具無線電導航和定位,再到新一代導航衛星升空,已經具備星間交換和自主運行能力。譚述森在導航攻堅路上最大的貢獻莫過於提出中國特色的北斗連續導航定位報告這一重大創新體制。
譚述森常說,從北斗系統建設那一天起,就必須和位置報告聯系在一起。北斗系統的獨立創新是導航理論的突破,解決的是理論和工程實踐問題,除了建成舉世矚目的北斗外,我們自己的導航系統按照這個思路走下去,才可以有更大更好的發展。
![]() | ![]() |
(責編:閆嘉琪、楊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