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奶亲家 晋中军分区 郭攀提供
如今依然健在的太行奶娘张招弟 郭建跃拍摄
如今依然健在的太行奶娘张招弟 郭建跃拍摄
长大后的奶孩郝和平 晋中军分区 郭攀提供
题记
我们干革命是为了造福下一代,而当时为了革命,又不得不丢下自己的下一代。
新闻背景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山西。辽县(今左权县)这个太行山腹地的山区小县,成为华北乃至全国抗战的指挥中心。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司令部等150多个党政军学商机关单位在这里驻扎。从1940年11月7日进入辽县,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等中央机关驻扎1699天,其中在麻田就达1457天。
70多年前,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所辖晋中、长治、邯郸、邢台、武安五市10多个县,成百上千普通农家妇女用乳汁、身躯甚至生命,哺育八路军后代。她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太行奶娘。一个奶娘一颗心,人人为了八路军。今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个特殊群体——可敬可爱、可歌可泣的太行奶娘。
巡演,一出“左权小花戏”
太行奶娘重回人们的视线
今年6月25日,2014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左权小花戏”《太行奶娘》走进浙江杭州剧院,拉开了“全国百场巡演”的序幕。
1、站立,致敬
“爹妈前线打鬼子呀,我的奶娘、我的奶娘,你就是那遮风挡雨的墙……”原汁原味的“左权开花调”凄美婉转,令人荡气回肠。撩开历史的帷幕,太行奶娘重回人们的视线,许多人被深深震撼了:70多年前,这么多青年妇女冒着全家人被日本鬼子砍头的危险,用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一批革命后代。
每场演出结束的时候,观众常常自发站立起来,用掌声向抗日烽火中的人间大爱致敬:奶娘啊奶娘,您不只是八路军后代的奶娘,您还是中国革命的功臣,是支撑抗战胜利不可或缺的力量!
2、泪巾,共鸣
去年,从中原绿城郑州到文明古都西安,再到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太行奶娘》在三地9所高校演出9场,圆满完成教育部部署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任务。所到之处,高校师生反响十分强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最初办校,由缴获国民党的一部电台开始,毛主席称它是抗战时期我党我军的“千里眼、顺风耳”。来这里演出,13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7天后,在西安石油大学演出前,许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师生告诉西安石油大学的朋友,看演出记得带一包纸巾。校团委书记说:“电子科大的人提醒,在他们那里演出时,许多观众哭得稀里哗啦的。”
3、巡演,呼唤
“春天里狼下山,把你搂在怀;夏天里太阳毒,又怕把你晒;秋天里河水涨,不敢走河边;冬天里风刺骨,莫把儿冻坏……”奶娘育儿,情真意切;观众看剧,泪水涟涟。从去年至今,连续两年巡演,进高校,到各地,太行奶娘的真情故事在全国传播越来越广。
伴随史料的进一步挖掘抢救,一个个奶娘的真情故事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史学家感叹不已:它不仅是太行山区抗日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我国抗战历史增添了新的内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