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多義一家人
9月13日下午,徐州市銅山區大許鎮橫山村大唐山腳下,天灰蒙蒙,陰雨細飛,已是仲秋,恰似清明。
磕頭、燒紙、痛聲大哭……趙慶珍在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這裡,為他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兄長大哥的三座墳地掃墓祭奠。
說起趙慶珍一家人,村裡的人都說四個字:多情多義。
趙慶珍的父親趙龍治,出生於1923年,養育了三個兒子,大哥趙慶林,二哥趙慶珠,老三便是趙慶珍了。父親可謂是老來得子,在48歲時生下了老三,因此大哥比老三大20歲,二哥比老三大16歲。
父親趙龍治曾經是一名軍人,雖然不識字,但卻是八路軍的一個狙擊班班長,他帶的班共有12人,個個作戰很英勇。抗戰時期,他帶領全班阻擊日軍轟炸大水壩時,一顆炸彈炸在身邊,全班除了趙龍治,其余同志全部都犧牲。部隊打散了,一直找不到大部隊,他隻好回到家裡以種地為生。解放戰爭中,趙龍治又參加了淮海戰役支前隊,專門為部隊輸送供給。解放后,有不少人勸趙龍治聯系政府,看政府能否給予一定的補貼或福利。但趙龍治卻一直沒有去,感覺自己當兵打仗是保家衛國,沒有必要再去麻煩政府了。他的這種坦然,讓全村人都很敬重。他於2004年12月去世。
大哥趙慶林,是一名老實巴交的農民,在家以種地為生,初中文化,在村裡小學當過2年民辦教師。農閑時,不管寒冬酷暑,他都要到山上打石頭(把石頭採挖出來,供建房使用),靠賣苦力維持生計。他有兩男一女,三個孩子吃喝拉撒都要靠他的雙手,負擔特別重。然而,由於他比慶珍大20歲,很多時候把慶珍看成了自己的孩子。慶珍的學習成績從小都很好,因此他從來都不讓慶珍干活,隻要慶珍好好學習為全家爭光。慶珍上學的時候,趙慶林都要把自己打石頭掙來的錢拿一部分給慶珍當生活費。2003年5月,趙慶林被確定為腦瘤,做了第一次手術﹔2006年6月,趙慶林腦瘤復發,不得不進行了第二次手術﹔2007年7月,腦瘤再次復發,並被確定為晚期,為了不願拖累家人,他拒絕繼續手術治療,於2008年9月去世。
二哥趙慶珠,出生於1956年9月8日。他從小對軍人特別崇拜,先后兩次參加軍檢,但未能如願。一名地方干部看到二哥各方面都表現不錯,就把他保送到焦化廠。1976年至1999年,他一直在銅山焦化廠裡工作。
2000年初,二哥當上了橫山村的村支書。他比慶珍大16歲,自己也有三個小孩,他與二嫂一起把慶珍拉扯大,並供他上學。當時他在焦化廠的工資每月隻有34元,慶珍讀高中時二哥的月工資120元,二哥每個月都要給老三零花錢和生活費。在廠裡工作時,二哥勒緊褲腰帶省吃省穿,把節省下來的糧票給慶珍用。有時廠裡打的飯菜二哥都舍不得吃,還要專門送到學校讓老三吃飽,絕不能讓老三餓肚子。二哥於1981年7月入黨,作為一名老黨員,他感到最為光榮的是,他們家已經有5名黨員。作為一名村支書,他嚴格要求自己,長輩的三座墳地只是三個土坡,連一塊墓碑都沒有。他說他是村支書,立了碑就會佔用土地,他必須帶頭不立碑,樹立黨員形象。
趙元升,是大哥趙慶林的小兒子。從懂事起,趙元升就對三叔趙慶珍非常崇拜,經常拿著慶珍的照片觀看,感到穿上飛行服的三叔非常帥氣威武,一直為三叔是一名飛行員而驕傲。在三叔的影響下,趙元升從小立志也要當兵。2006年12月,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一名武警戰士,在河南商丘度過了兩年的軍旅時光。在當兵期間,他時刻以三叔為榜樣,處處當樣板、作表率,先后獲得不少榮譽。
趙慶珍的堂兄趙慶尚,是一名有著13年軍旅生涯的老兵,擔任過汽車連的班長。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