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國防大學兵棋專家張國春:布設戰爭“棋局”>>新聞聚焦
人民網>>軍事>>正文

熱血礪劍 為打勝仗——記獻身強軍實踐的兵棋專家張國春【2】

2015年04月19日17:45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手機看新聞

“敢啃硬骨頭,攻關如打仗”

在張國春的實驗室,並列數十組一人高的服務器裡,存儲著上千種裝備數百萬組數據、成千個數學模型。這台服務器是整個實驗室的“發動機”,進行一次模擬對抗演練,從這裡調用的數學模型和參數文檔,碼起來足有20來尺厚。

作為最早加盟兵棋團隊的成員,張國春在領導眼裡,是能夠解決棘手難題的先鋒官﹔在同事的眼中,是能夠帶隊打勝仗的生力軍。凡有通宵解決問題的時候,他總是在場,被同事譽為兵棋團隊的“定海神針”。

2013年初,張國春已感到自己身體嚴重不適,然而,他卻主動請纓參加全軍某重大集訓演習兵棋系統的技術保障工作。

每一次探索,都踏出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每一回攀登,都是信心與勇氣的嚴峻考驗﹔每一項成果,都蘊含著經年累月的艱辛付出。

那些日子,張國春帶領項目組編寫程序,調試代碼。累了,拿幾張椅子拼在一起躺一會兒,起來抹把臉接著干。

這是一場為了夢想和勝利而進行的潛心礪劍。對於他來說,科研攻關的樂趣和成就,一點也不亞於將軍在戰場攻城拔寨。

系統研發是一個滾動發展和需要完善更新的過程。為了增強空軍模擬系統功能,張國春在設計、分析、編成、調試、使用等環節,反復實驗、即時更新,不斷優化完善,還多次去科研院所請教專家。

遇到難題,他最著急﹔想到辦法,他最開心。身為一名教員,雖沒有號令千軍的威嚴,張國春卻時刻體味著為兵棋研發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的快慰。

2013年3月,張國春擔任了某分系統軟件主管設計師,主要是將推演模型實時輸出的海量作戰數據,迅速轉換成指揮員能夠看得懂的幾百種軍用格式的戰場情況報告。

文件類型繁多,數量巨大,有的報告一份就長達幾十頁,而且要求時效性很強,難度相當高,稍有不准確、不通順或者格式問題出現,則又會成為眾矢之的。

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帶著周紅新等8名博士后、研究生,悶在沒有窗戶的實驗室裡沒日沒夜地斟酌、校對各種報文固定用語,編排各式各樣文字表格混排的報文模板,分析、試驗,再突破、再分析、再試驗……

“鍛造強軍制勝利劍,技術的難度,就是創新的高度﹔攻關的靶標,永遠瞄准核心關鍵技術。”張國春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技術在發展,戰爭在改變,創新就得不間斷。

為了能夠在短期內,將海量、零散的數據拼裝成通順、規范的軍用報告,張國春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反復斟酌,走路時想、睡覺時想,有時在飯桌上還會情不自禁地用手比劃。

一番逼仄煎熬,3個月后,這一難題順利拿下,轉換出的每份報告都體現得規范、准確、順暢,直接支持了復雜信息環境和新型作戰力量建模,為兵棋系統注入了豐富的時代元素。

兵棋系統在應用到部隊演習前,從界面設計到使用說明,形成的文檔多達1500余頁。為使文檔能夠方便部隊使用,經得起部隊的檢驗,張國春帶領大家一邊看著各種操作界面,一邊審讀相應的文檔,仔細校對。

“敢啃硬骨頭,攻關如打仗。”長期的理論積累和技術儲備,使張國春和他的戰友們攻下一座座險峰要隘,突破一項項核心技術,打贏一次次科研會戰,多個世界級研發難題迎刃而解。

他哪裡知道,自己早已贏得“軍中創客”“蠻拼的”諸多美名。

“干的是技術員的活兒,想的是司令員關注的事。”

“真沒想到這位負責戰略、戰役層次指導的教授,對我們基層營連后裝保障了解也很多很深。”濟南軍區某師炮指部主任徐軍智對張國春印象深刻:每天朝夕相處,張國春教授就像老大哥一樣,講解和傳授兵棋知識。

2011年6月,兵棋系統上陣參加濟南軍區演習。張國春負責某主力師的技術保障,當他把該師作戰方案輸入系統后,發現可能會出現由於油料供應不足,導致作戰受阻的問題,及時向師指揮員反映了情況。

他們檢查后發現,原來方案中疏忽了戰時的油料消耗,立即完善保障計劃,為每個分隊配屬了油料保障車,並明確了油料加注節點。

張國春不僅負責技術保障,還要進行講解和演示,使部隊不僅很快掌握了兵棋的操作,還能將簡單的操作和體現指揮員的思想有機地結合起來。

到了晚上,張國春還要到導演部修改數據、調整系統。時逢酷暑,悶熱潮濕,蚊虫叮咬,幾頂單兵帳蓬搭建的演習指揮方艙裡,他汗珠兒摔八瓣地忙進忙出。

張國春負責的想定數據查詢系統,每一次要等演習中其他人所有工作結束,他最后收集參演各方生成的數據。這項工作極其費時,一次生成要五六個小時,白天參演,晚上加載新的數據,基本是所有人休息的時候他才能去工作。

他的同事楊鏡宇告訴記者,這還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活,“演習輸了,部隊的人會說數據不對,其實數據是他們自己輸進去的,但經常就怪到我們。張國春不解釋,就說行,我們去改”。

一次演習之后,一位參演指揮員隨口說了句“命令輸入操作有些復雜”。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張國春帶領軟件技術人員反復修改、測試,先后進行了8輪簡化,實現了80%的指令隻需2次點擊。

為了在使用中及時發現、解決問題,每次演習時,張國春積極參與演練組織流程制定,指導幫助機關人員利用兵棋系統指揮作戰,全程跟蹤講解和參與導調。實戰中切身的體驗,給他的科研實踐帶來深刻思考。

在保障蘭州軍區一次演習中,部隊反映:“新的兵棋態勢不習慣、看不懂”﹔“兵棋推演出的情況太復雜,處理不過來”……

為了讓官兵盡快把握現代戰爭的制勝機理,張國春協助部隊開設兵棋理論輔導課程,反復組織試驗性推演。

“我們就是要不斷推廣兵棋的核心理念,向軍隊信息化建設的‘深水區’進發,為部隊戰斗力提升做實事。”張國春說。

“他們干的是技術員的活兒,想的卻是司令員關注的事。”某軍區一位首長贊嘆。

站在指揮員的角度上,張國春改進了人機交互方式——“將打仗時指揮員最關心的數據情報,放在他最方便看到的地方”﹔從實戰需求出發,他又進一步改進了系統硬件平台的防震設施,細化了情報時效色彩分類標志,增加了有關新的作戰模塊……

“每一項數據都要經得起實戰的檢驗,決不讓部隊用帶有缺陷的技術!”每次參與演習,張國春從實際出發,探索兵棋演習運用方式,不斷探索創新,破解“戰爭迷霧”。

從演習籌劃設計、輔導授課、數據錄入,到系統構設、聯調聯試、演習運用的各個環節,張國春都做到嚴格標准、精益求精。為了六角格更高精度的描繪、戰場感知態勢的真實表現、戰場報告的可讀性易讀性、回放態勢的形象直觀,甚至一個預警機探測參數、一組聲納矩陣的測試數據、一條網絡線的繪制粗細和色彩都要嚴格把控。

“南征北戰”的幾年間,他記錄了近百條部隊官兵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兵棋系統在各戰區實戰運用以來,增加、修改的各項功能佔到20%以上,實現了從“能用”到“好用”“管用”的跨越。

“練得真方可打得贏。隻有關注‘用戶體驗’,不斷搜集需求、驗証效用,實現技術升級‘打補丁’,才能讓兵棋成為0.99場戰爭。”張國春說。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瑤(實習)、閆嘉琪)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