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我直11直升機旋翼轂國際領先 突破三大難題【2】

2015年05月22日08:21  來源:中國航空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我直11直升機旋翼轂國際領先 突破三大難題

然而,在制造過程中卻出現了加工件變形的問題。原因是鑄鍛軋過程中為防止開裂而未進行淬火。這就讓模具的加工處於兩難的境地。如果不作熱處理而繼續進行數控加工,變形量超大,致使模具報廢。如果再對模具加工半成品補充做淬火熱處理,必然要引起開裂,最終也使模具加工制造失敗。

課題組會同西安飛機分公司的相關人員緊急會商,果斷決定採取一切措施盡快妥善處置。冒著極大風險,課題組租借大型熱處理電爐對工件進行高溫回火處理而不再做淬火處理,以求進一步消除工件的殘余應力並防止引起新的變形和開裂。工件的后續加工情況表明,採取的特殊熱處理措施及時有效。直十一型機旋翼轂星形件熱壓成型模具加工任務終於圓滿完成。

模具隨即被運往保定,經檢測合格投入生產使用。該模具連續試壓和檢測結果顯示,國產模具優於同類進口的直九直升機星形件模具,且耗資僅為外購價的五分之一。1997年初,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雷天覺等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對星形件模具制造任務的完成給予高度評價,課題順利通過評審。評審認為,模具的研制成功,標志著該課題在大型、復雜、精密復合材料槳轂模具設計、 瓦合金鋼材料的冶煉鍛軋技術、冷加工技術、焊接技術、熱處理技術等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填補了國內空白。

在當時,應用CADCAM技術在復雜曲面的描述、求交、裁剪、過度和多島嶼內槽加工的刀位計算,多重檢查面的精確檢查及刀位計算方法,大型復合材料槳轂模具的整體設計制造技術和系統工程管理等方面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模具課題榮獲了時為中航總公司頒發的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攻破槳轂吸振器大型彈簧制造難題

直十一型直升機主槳轂研制的另一關鍵是槳轂吸振器大型彈簧的制造。該彈簧為鋼絲直徑13毫米的一級精度、合金鋼大直徑彈簧,為保証其使用的抗疲勞性能且有良好的表面狀態,彈簧必須在常溫下冷狀態纏繞成型。當時,我國航空系統從未加工制造過此類大彈簧,國內的鐵路機車和其他設備所用大彈簧也都是加熱狀態纏繞成型。即使使用專用纏繞機進行冷態纏繞,也很難解決相關技術難題。此類大型彈簧出現國內無人能做的狀況。

為確保新機任務的完成,公司決定組織技術攻關,自行加工制造大彈簧。由一線工人和技術骨干聯合組成的攻關組研究分析技術、改裝設備,通過反復試驗、上下求索,在一次次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終於制造出了合格的專用彈簧。旋翼轂吸振器經組裝調試、地面裝機試車和飛行試驗表明,研制的彈簧完全符合設計要求,解決了新機研制的關鍵。

時光荏苒,當年轟轟烈烈的直十一型直升機研制任務已成為過去,不少參與型號任務的老領導、老同志都先后作古,但他們的業績和航空報國的精神早已銘刻在共和國光輝的航空史冊,薪火相傳。(崔自開)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婁楊宣(實習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