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重要練兵手段
和平年代,走出國門參加國際軍事競賽是中國軍隊錘煉戰斗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國際軍事競賽由於實戰化要求高,以及參賽隊伍需要克服語言、氣候、地形等諸多不利因素,對部隊戰斗力的提升大有幫助
“中國軍隊不斷走出國門參加類似的國際軍事交流活動,一方面對外展示了中國軍隊更為自信、開放的態度,同時也有利於我國軍隊的能力建設,增強中國國防政策透明度。”韓旭東說。
實際上,中國軍隊出國參加國際軍事競賽由來已久。1997年,中國首次派出觀察員觀摩了在愛沙尼亞舉辦的“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競賽。次年開始,中國每年都會派員參加該項被國際上稱為“強度最大、條件最艱苦的偵察兵競賽。”
200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中首次將對外軍事交流與合作列入我國國防政策之一。軍事專家認為,對外軍事交流與合作主要可以分為參加國際軍事競賽、多國聯合軍演,進行軍事技術合作等方面,近年來我國在上述領域的成果可圈可點。
“比如在聯合軍演方面,中國軍隊不但多次和俄羅斯、上合組織成員國等舉行聯合演練,同時還積極參與環太軍演等西方國家主導的多國聯演。”韓旭東表示,通過不斷擴大對外軍事交流與合作,有利於完善我軍能力建設以及增強中國國防政策透明度,消除外界對於中國軍隊的某些疑慮。
和平年代,走出國門參加國際軍事競賽是中國軍隊錘煉戰斗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國際軍事競賽由於實戰化要求高,以及參賽隊伍需要克服語言、氣候、地形等諸多不利因素,對部隊戰斗力的提升大有幫助。
國內軍事專家分析稱,具體到“坦克兩項”競賽,不僅比拼坦克機動性、射擊穩定性等綜合性能,對坦克乘員的駕駛、射擊、團隊協同等專業能力等也是極大考驗。另外,我國裝甲部隊出國參賽,不僅可以實地觀摩外國同行駕駛坦克“作戰”戰術,還有機會了解國外主戰坦克的性能。
參加“坦克兩項”競賽等國際軍事競賽也是我軍戰斗力的一次集中展示。
在2014的“坦克兩項”競賽中,中國隊首次參賽就打出了“神炮手”的威名。在該大賽的前兩個比賽環節,中國代表隊在坦克射擊科目中取得了18發18中的成績,成為所有參賽國中唯一取得坦克炮命中率100%好成績的國家。此外,在所有射擊項目中,中國隊的總成績也以27靶23中,位居第一。
“中國軍隊積極參與在俄舉辦的坦克競賽,還體現了中俄兩國在軍事上的高度互信。”韓旭東說,過去中俄軍事交流主要表現為軍隊高層互訪等“高層次”合作,如今,通過舉辦“陸軍奧運會”等賽事,中俄軍事合作細化到各軍兵種之間的交流,彌補了過去“低層次”合作的相對不足,“體現了中俄軍事交流‘由高向低’不斷深入的發展趨勢。”
中國隊2014年首秀奪團體季軍
■回顧
2014年7月7日,我軍從南京軍區第1集團軍某裝甲旅抽調4輛ZTZ-96A式主戰坦克、1輛油料保障車、1輛坦克修理車遠赴俄羅斯參加第二屆“坦克兩項”競賽。這是中國陸軍首次參加該賽事。
8月4日,競賽正式開始,中國代表隊的處女秀讓外軍同行驚嘆不已。在第一輪單車賽中,中國隊和俄羅斯、亞美尼亞、科威特等3支勁旅分在了同一組。三國發揮東道主國提供的俄制T-72B型主戰坦克動力強勁,機動性優越的特點,給我軍ZTZ-96A式坦克組造成不利局面。
在該環節比賽過程中,由於和俄軍坦克發生碰撞,我軍參賽坦克還發生了履帶斷裂的險情。但中國隊並沒有慌張,緊急派出替補坦克組“救場”。此次意外導致中國隊多耗時6分半鐘。隨后,我軍發揮駕駛和射擊優勢,在該環節的比賽中“彈無虛發”。
第二階段比賽,我軍坦克組繼續發揮“神炮手”威力,擴大和其他參賽國射擊成績的差距,有效彌補了我軍坦克機動性相對不足的弱點。中國隊在該階段比賽積分排名第4,居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之后。在體能賽階段,中國代表隊3個車組分別獲第一、第二和第七名,並最終憑借體能賽總分第一,單車3項綜合排名第三的好成績順利晉級,同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亞美尼亞參加最激烈、最有看點的接力賽。
在接力賽中,中國隊充分發揮ZTZ-96A式坦克射擊精度高、穩定性好的優勢,在移動射擊靜態目標環節繼續領跑。相比之下,俄制T-72B型主戰坦克在行進中射擊靜態目標時大多需要減速或暫停,對其機動性造成一定影響。在該階段比賽中,中國隊1輛坦克再次出現意外,無法射擊,備用車組上場耗時7分鐘。最終中國代表隊以1小時3分56秒完成接力賽,排名第三。
經過為期13天的單車賽、短程賽和競速賽、體能賽、接力賽4個環節的激烈角逐,初次參賽的中國代表隊最終獲得團體第三的好成績。(祁雷 實習生 何嘉憶)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