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軍報:緊握法寶,試看天下誰能敵【2】

2015年07月22日08:59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緊握法寶,試看天下誰能敵——中國共產黨堅持全民抗戰凝聚人民戰爭偉力的啟示

  陷侵略者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隻有共產黨才能做到——

  一切勝利來自於人民的偉力

  在人類戰爭史上,不曾有過如此廣泛動員民眾的戰爭奇跡。

  1938年3月24日,朱德在涉縣東南一個偏僻小村庄召開軍事會議。會議結束時,他向與會的國民黨將領發出邀請,現場觀摩一二九師的一場伏擊戰。

  伏擊地點設在一個名叫響堂鋪的山村。此役,一二九師投入三個團的兵力伏擊日軍運輸部隊,取得如下戰果:伏擊山田、森本兩汽車隊,斃敵森本少佐以下四百余人,毀敵汽車百八十輛,繳獲敵輕重機槍十二挺,長短槍三百余支。

  第一次近距離看到八路軍作戰,讓國民黨將領大開眼界。

  讓他們感到難以置信的是,許多八路軍戰士竟是舉著紅纓槍沖向日軍。使用最原始的武器,與擁有先進裝備的日軍對決,八路軍官兵需要怎樣的犧牲勇氣?

  更讓他們難以置信的是,大批的民兵和老百姓緊隨八路軍,負責打掃戰場,等日軍飛機來報復之前將繳獲物資迅速搬運一空。為什麼老百姓不要命地跟著共產黨上戰場?

  太原失陷之后,八路軍就已轉入敵后分散開展游擊戰,從山地發展到平原,由正面的正規戰轉入敵后的游擊戰,由集中指揮變為分散指揮。此時,共產黨人已經創造性地建立實行人民戰爭的武裝力量組織形式,構建了主力軍、地方軍和民兵游擊隊三結合的武裝體制。

  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破襲戰、圍困戰、水上游擊戰……在黨的領導和動員下,抗日軍民活躍在敵后的廣闊戰場,依托高山密林、江河湖泊、平原地道,上演了一幕幕全民抗戰的活劇。

  山東省茌平縣有個張家樓村,一次日軍分隊進攻這個村子,全村男女老少1100多人在數十名民兵的帶領下,用土槍土炮和菜刀、石塊抗擊敵人4晝夜,硬是讓侵略者丟下250多具尸體。在冀中平原,地面上是敵人建立的1500多個據點,十幾米深的地下卻是縱橫交錯的地道網,數十萬活動在地道裡的民兵,給了敵人無數次的打擊。

  在河北清苑縣的冉庄,民兵們發揮聰明才智,把一棵生長多年的榆樹樹干從中間剖開掏空,鑲上炮膛再把樹干合起箍緊,在后面鑽上安裝導火索的孔,做成了榆木大炮。大年三十晚上,李恆木等11名民兵抬著裝好火藥和手榴彈頭的榆木炮,奇襲耿庄鬼子據點。戰斗隻用了個把鐘頭,就端掉了鬼子炮樓。

  抗日老民兵史校民這樣回憶:“在我老家山東掖縣朱旺庄,民兵們自己動手炒炸藥,把火藥裝進掏空的石頭裡反復試。為了掌握石頭外殼的厚薄,我們還請石匠帶著大伙兒一起琢磨。1943年8月的一天,我和幾個民兵事先在鬼子路過的橋面上設伏,同時拉響了埋在地邊的3顆石雷,當場炸死炸傷10多個鬼子兵。”

  為什麼惟有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戰爭才能打得出神入化?正如毛澤東指出:“游擊戰是中國持久抗戰的最好形式和最佳選擇,它既能大量地消耗敵人,又能有效地保存和壯大自己,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因此又可稱作中國軍民抗戰的‘拿手好戲’。”全面抗戰一打響,游擊戰術的十六字訣,就被敵后的抗日武裝所熟練掌握。

  共產黨把覺悟起來的群眾培養成一批批戰場上的骨干和尖刀。當年,僅我黨在延安就創辦了28所學校,各地還紛紛建起軍政干校,僅抗大八期12所分校培養的抗日軍政干部就達10余萬人。1938年11月26日,新四軍游擊支隊隨營學校在河南杞縣成立,吸引了大批有志抗日的青年學生,蘇豫皖邊區各游擊隊也紛紛選送骨干。像這樣“集中一點打敵一點”“東邊打雷西邊下雨”“牽牛打圈子”等通俗易懂的戰術用語,學員們在實戰中一用就靈。

  共產黨培養出的抗日骨干,無不具有沖鋒在前、不怕犧牲的血性品格。曾擔任過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的岡村寧次就曾這樣說過:寧可犧牲20個日本兵換一個抗大學員,50個日本兵換一個抗大干部……

  兵民是勝利之本。一個個敵后游擊戰的捷報傳來,向全國軍民闡明一個道理:建立群眾性的抗日武裝,廣泛開展游擊戰,依靠人民戰爭定能打敗強敵。1941年,冀中深縣民兵繳獲了該縣西浦童據點一名日軍的家信,翻譯過后的信中這樣寫道:“征服支那已經四年,可是我們征服的隻有這麼一方丈大小的碉堡。除此之外,每一寸土地都不是安穩的……”

  至全國抗戰結束時,八路軍、新四軍和各地抗日游擊隊共殲滅日偽軍171.4萬余人,人民軍隊發展到約132萬人,民兵達268萬人。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劉玉倩(實習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