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裝備訓練難度大、風險高,難免會遇到“溝溝坎坎”,必須破除“寧可不出彩、也要不出事”的保守思想——
在涉險中為打贏趟路
從工廠趕到遠程火箭炮營採集數據,工程師王榮成心裡一點也不輕鬆——幾十噸重的遠程火箭炮車,放棄安全便利的鐵路輸送,卻選擇晝夜連續摩托化行軍,而且車速常常接近裝備極值。
“遠程火箭炮營的人,似乎從來不知道‘怕’字怎麼寫。”在王榮成的眼中,遠程火箭炮營官兵一貫敢於冒險——
沙漠戈壁夜間射擊,炮車即使正常行駛也有風險,可該營官兵偏偏要搞閉燈行駛﹔實彈射擊最怕下雨天,點火觸頭一旦進水,極易出現啞彈留膛險情,但這個營組織實彈射擊從來風雨無阻……
其實,遠程火箭炮營官兵何嘗不怕!但他們更明白一個道理,新裝備訓練難度大、風險高,難免會遇到“溝溝坎坎”,如果訓練場上“前怕狼后怕虎”,新質戰斗力的生成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改裝之初,該營官兵面對價格昂貴、信息化程度較高的新裝備,訓練中也曾出現過瞻前顧后、縮手縮腳的現象,一些人存在怕出事、怕出丑、怕損壞新裝備的心態。發現這一苗頭,營黨委迅速組織官兵進行辯論,堅決破除“寧可不出彩、也要不出事”的保守思想,進一步強化“在涉險中為打贏趟路”的共識。
2012年實彈射擊,遠程火箭炮營的決定令觀戰領導一驚:由列兵擔任關鍵戰位的操作手。
就在火炮即將實射的當口,一場傾盆大雨不期而至。“必須停止射擊!”有人趕忙找到營長軒繼東,提出警告:“遠程火箭炮系統雖有防水裝置,但雨來得如此之急、如此之大,能不能防住誰也說不准。”
見軒繼東不為所動,有專家出言相勸:“如果要打,最好換上有經驗的炮手。”得到的答復卻是:“人不用換,炮照常打。”
一聲令下,火箭彈呼嘯而出。這一次,一群新手不僅打出了“步槍打10環”的精度,更打出了新一代炮兵的風採。(魏國 王衛東 王飛)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