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老高原精神 燭照改革強軍路【3】

2016年04月12日10:23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樹好樣子立標杆——

越是任務艱巨,越需要“老高原”的擔當情懷

3月本是春風徐來,可青海卻迎來了一場大面積降雪,一夜之間,高原披上了銀裝,氣溫驟降。在西寧,天還沒亮,一群身著迷彩服的人就開始在主干道上清理積雪,疏導交通。在路燈的照映下,記者隱約看到他們肩上的民兵標志。

記者想起,今年初,一篇題為《該說說省軍區、軍分區、人武部的那些事了》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瘋傳,不少跟帖充斥著負能量。

為什麼在戰爭年代發揮生力軍作用的后備力量,現在卻引起大家的質疑?

一位省軍區領導告訴記者,針對地方群眾的誤解,我們要主動從自身找原因。“現在一些干部身上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有的人身上虎氣不足,素養不高﹔有的人拿著高工資,崗位上卻不見人﹔再加上人武系統的地方化,民兵隊伍的兵味有了淡化,這能不引起大家的議論嗎?”

春節前夕,青海省軍區黨委向全區官兵發出號召,要適應改革大勢,扎根高原奉獻,樹好軍人形象。一場“高原軍人好樣子標准大討論”在雪域軍營如火如荼地開展。

3月12日,玉樹軍分區的大討論現場,“三江源講壇”正式開講。記者看到,官兵們圍繞“高原軍人好樣子標准”暢所欲言,一波又一波的討論熱潮,就像搖晃的篩子,過濾了附著在官兵思想上的塵土。

“有的同志認為民兵尤其是高原地區民兵,人員分散,保障條件有限,作用難以發揮……”台上主持人的話音剛落,台下官兵就爭相舉手。

“玉樹地震剛發生,玉樹市的民兵隊伍就在人武干部的帶領下沖向了抗災一線。當時,軍分區、人武部的干部就是群眾的主心骨,民兵隊伍就是救援力量的生力軍。”軍分區政治部干事謝鵬的這番話,有力回擊了這個問題。

一切質疑隻能用行動來回應。“高原環境艱苦,自然災害頻繁,作為建在身邊、用在手邊的后備力量,如果不能勇於擔當,抓好主業,發揮作用,樹好形象,就會在時代大考中敗下陣來。”省軍區司令員李鬆山如是說。

今年1月21日,青海省門源縣發生6.4級地震,得知消息后,海北州第一時間集結4個縣的民兵應急分隊,啟封車輛,裝載物資,參與救援……海北軍分區司令員王寶平對記者說,關鍵時刻,民兵是能夠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的一支重要力量。

“人武部地處軍地結合部,民兵更是寓兵於民,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實際行動樹立軍人好樣子是我們的使命,更是踐行老高原精神的具體體現。”弘揚老高原精神先進個人、黃南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張海春對記者說。

張海春是一名從地方入伍的藏族大學生干部,扎根高原22年,始終胸懷一顆熱愛雪域藏鄉、服務各族群眾的赤誠之心。全州34個鄉鎮的邊邊角角、溝溝壑壑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為群眾送去黨的暖心政策,幫扶困難群眾,援建希望小學……記者得知,張海春個人還資助了6名貧困學生,幫助他們圓了大學夢。記者去採訪張海春時,他正忙著收拾行裝,准備去南部的澤庫縣宣講黨的惠民政策和民族團結政策。這樣的宣講,張海春已組織了100多場。

一些接觸過張海春的群眾深有感觸地說:“從張海春身上就能看到高原軍人的好樣子。”(趙濟潮 譚健)

(責編:單清偉(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