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美媒:中國高超音速武器能打到關島 或可攜核武

2016年05月05日10:59 | 來源:環球網
小字號

各類中國導彈發射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射程示意圖。

各類中國導彈發射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射程示意圖(英文版)

中美俄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情況對比

中美俄高超音速飛行器對比

美國國家利益周刊雜志5月3日發表美國波多馬克基金會艾麗卡·索利姆博士和凱倫·蒙塔古研究員的文章稱,中國研發DF-ZF,主要是為了規避地區彈道導彈防御系統。在中國目前研制的所有發射平台中,東風-21看起來最有可能會成為中國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的發射平台。其射程至少為1500千米,意味著它能夠到達所有東亞地區國家。東風-26導彈射程更遠,有推測稱未來中國可能會用東風-26充當DF-ZF的發射平台。文章稱,這使DF-ZF的打擊覆蓋范圍到達菲律賓、日本南部、朝鮮和韓國,甚至有可能覆蓋包括關島在內的第二島鏈。

目前中國軍隊正在重組成一支更加現代化、更加有效的武裝部隊。2016年1月1日,負責中國核及常規彈道導彈的第二炮兵部隊重組為火箭軍,成為與海軍、陸軍及空軍並列的第四個軍種。在中國精簡軍隊、提升人員素質的同時,還在通過多個尖端項目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提供先進武器。其中之一就是被美國防務官員稱之為Wu-14的DF-ZF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中國對這種新型超音速武器的開發及測試一直高度保密。然而,一旦作戰部署,DF-ZF勢必會使中國火箭軍的常規及核武器庫作戰實戰得到顯著改善,因為它具有穿透美國及其盟友最強大的分層反導彈防御系統的潛力。

超音速武器競賽

除中國外,美國和俄羅斯也在開發各種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而且這三個國家都已經研制出了這種高科技武器的原型系統。X-51A、Yu-71高超音速飛行器和DF-ZF分別是美、俄、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原型系統。雖然三個國家,每個國家採取的方法不同,每原型系統的發動機、燃料類型和運送方式都不盡相同,但所有高超音速滑翔武器的核心特點都是能夠實現5馬赫的飛行速度。

透過美、俄、中三國對本國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的測試,能夠一瞥它們研制這種昂貴的武器系統的動機。據鬼推測,美國希望提升其全球快速全球打擊能力的速度——該能力能夠使美國在一個小時內使用常規彈頭打擊全球范圍內任何地方的目標——而俄羅斯和中國則希望能夠獲得穿透美國導彈防御系統的能力。三個國家之間的競賽,引爆了新一輪各方都目標模糊、缺乏透明度的競賽。

美國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的發展:

要理解中國在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領域的進步,有必要梳理一下美軍的高超音速項目。美國對高超音速技術的研發始於本世紀初,即由美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主導的“獵鷹”高超音速飛行器研究項目。自那以后,美國空軍、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波音公司以及許多其他企業或機構,一直在協力推動X-51A“乘波者”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發。“乘波者”以B-52轟炸機為發射平台,設計時速超過5馬赫,採用超音速燃燒沖壓噴氣發動機。“乘波者”的第一次試飛是在2010年5月26日,成功飛行了200秒,打破了2004年美國航空航天局X-43高超音速飛機飛行12秒的記錄。相比之下,中國媒體報道稱,中國軍方有能力利用各種彈道導彈發射其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其中包括東風-11B、東風-15B、東風-15C、東風-16、東風-21C、東風-21D、東風-26(傳聞)和M-20/東風-12。與中國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相比,美國的運送方式和飛行器航程明顯更有野心。然而,美國的項目測試成功率較低,約有25%,而中國的測試成功率高達83%。而且,在過去兩年裡,美國的“乘波者”沒有進行過測試,使中國的項目顯得更為先進。

中國及其DF-ZF的目標

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裡,中國進行了六次DF-ZF測試。盡管測試頻率並不能決定測試質量,但這也証明中國致力於推進該技術的發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負責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的唯一實體機構。將整個項目納入第十研究所管理的方法,似乎使中國的DF-ZF項目得以迅速發展。與美國不同,據信中國的所有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測試都是利用中程彈道導彈運輸起豎發射車完成的。這種設計使助推滑翔飛行器能夠沿著與傳統彈道導彈類似的軌道進入大氣層。飛行器重返地球大氣層后,可自主返回返層大氣。然后停下來,控制速度和高度,再向目標滑翔。據信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的上下起伏的軌道,能夠迷惑當前的彈道導彈防御系統,因為飛行器不穩定的路線,可以阻止反導系統鎖定目標。在東亞擁有可攔截中國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的反導系統的國家或地區包括日本、韓國和台灣(均配備有美國提供的愛國者-3導彈)以及擁有本國或進口反導系統的印度、巴基斯坦和俄羅斯。DF-ZF不可預測的飛行路線和可利用多種不同射程導彈發射的特點,說明中國研制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的目標就是為了規避彈道導彈防御系統,以免本國發動攻擊或防御的能力受到威脅。

有關中國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項目,人們的一大擔憂就是這種技術可以應用到常規及核武器之上。在中國第二次(失敗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測試中,飛行器殘骸表明其是使用液體燃料發射平台進行的測試。此次測試反駁了有關中國利用東風-21固體燃料火箭為發射平台測試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的猜測。然而,此次試驗之所以得到了特別關注,是因為這是唯一公開了飛行器組件圖片的試驗。這次試驗非常重要,因為液體燃料發射平台與中國核項目有關。使用液體燃料發射平台,如長征-4C(據信在第二次試驗中使用)暗示,中國的DF-ZF,可能包括常規及核應用兩種類型。

在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項目中,中國的主要目標是使飛行器的飛行速度足夠快,並利用這種獨特的飛行特性,規避彈道導彈防御系統。十多年來,中國一直對美國在西太平洋部署彈道導彈防御系統的做法表示不滿,因為其認為這種系統削弱了中國本就有限的核威懾力量。其他地區國家,例如日本和韓國,也在彈道導彈防御領域投入巨資,使該地區發生任何類型的大規模沖突,都能夠對中國的導彈力量構成相當大的挑戰,這進一步加大了中國的不安。中國大部分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試驗都試圖實現1750千米射程的目標,試驗所用飛行器都是在從位於山西省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這一目標射程強烈暗示,中國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不是在先進程度上不及美國,就是專注於應對地區威脅。如果中國成功研制出了可投入使用的短程高超音速滑翔武器,其針對地區敵對者發動成功的導彈襲擊的機會就更高。鑒於中國的戰略重點放在地區安全問題上,尤其是發展可擊敗台灣軍事力量的能力之上,短程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更能夠滿足中國的直接需求。

由於太原發射中心主要用於測試新型導彈,所以DF-ZF一經開發完成,就有可能會被重新安置在部署有可兼容這種武器系統的發射裝置的火箭軍基地。由於中國的DF-ZF很明顯更側重地區,因此其極有可能會由第52基地指揮部管轄。第52基地的管轄范圍覆蓋了大部分中國東部沿海地區,DF-ZF將會被直接部署至第807旅總部、第817旅總部、第818旅總部、第819旅總部,和/或火箭軍任何部署有能夠兼容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的東風-11A 、東風-15B和東風-21D導彈的基地。DF-ZF也有可能會部署在第53基地管轄的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在發動區域性攻擊時,這個地理位置也有戰略重要性。東風-11A和東風-15B能夠打到台灣,而東風-21能夠打到台灣、菲律賓、日本南部、朝鮮和韓國。此外,有報道稱,滑翔飛行器能夠使導彈的射程延長500至1000千米,不清楚在試驗或選擇發射平台時,這個距離會不會被計算在內。如果公開的打擊距離中不包括增加的這部分距離,那麼中國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就能夠覆蓋南海最遠的地方,甚至有可能覆蓋包括關島在內的第二島鏈。

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的一個主要通途就是執行“斬首打擊”任務,即針對敵方指揮控制中心發動打擊。例如,針對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基地發動打擊,以期放大美軍的弱點,使其無法立即發動報復性回應。如果成功了,這種做法就能夠使敵對者無法利用自己的武器系統發動報復性還擊。中國戰略中已經在強調這些戰術,例如在沖突一開始時,就發動網絡攻擊,癱瘓敵對者的通訊系統。DF-ZF可以提供“硬”殺傷能力,打擊硬化基礎設施或指揮機構,補充針對敵方基礎設施發動的網絡攻擊“軟殺傷”行動。隨著中國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技術研究的進步,未來其還將開發許多其他的戰略應用。得到延長的射程——可能通過使用超燃沖壓發動機——可以使中國的導彈力量,獲得摧毀射程內所有敵方資產的能力。

目前DF-ZF並沒有配備波音X-51A使用的超音速燃燒沖壓噴氣發動機。然而,中國最近宣布,其如今已經是第二個掌握這種技術的國家。自其宣布該消息至今,一直沒有中國使用DF-ZF測試超音速燃燒沖壓噴氣發動機的相關報道出現。一旦成功研制超音速燃燒沖壓噴氣發動機,就有可能實現非常遠的航程,這是利用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獲得快速全球打擊能力的最佳選擇。例如,美國大部分利用超音速燃燒沖壓噴氣發動機的飛行試驗,都實現了約3800千米的航程,能夠支持美國實現快速遠程打擊的目標。2015年,在第二屆中國航空科學技術會議期間,中國政府表彰了高超聲速推進技術領域專家王振國教授,暗示中國在該領域的研發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雖然目前中國一直在進行短程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測試,但其最近掌握的超音速燃燒沖壓噴氣發動機技術,勢必會進一步提升其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項目的發展目標。然而,有沒有超音速燃燒沖壓噴氣發動機,如果中國想要打擊東亞地區外的目標,隻需要利用潛射彈道導彈發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就能夠使其射程達到中程彈道導彈和洲際彈道導彈的程度。

結論

基於對中國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發展的研究,美國波多馬克基金會艾麗卡·索利姆博士和凱倫·蒙塔古研究員認為,中國研發DF-ZF,主要是為了規避地區彈道導彈防御系統。在中國目前研制的所有發射平台中,東風-21看起來最有可能會成為中國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的發射平台。與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1不同(原文如此,東風31採用固體燃料),東風-21是一種固體燃料中程彈道導彈,與液體燃料相比,固體燃料就意味著所需准備時間更短。其射程至少為1500千米,意味著它能夠到達所有東亞地區國家。2001年,有報道稱,東風-21的發射准備時間在10至15分鐘之間。十五年過去了,隨著時間的發展,發射准備所需時間極有可能已經更短了。東風-26是下一代東風-21導彈,射程更遠。有推測稱未來中國可能會用東風-26充當DF-ZF的發射平台。無論使用什麼樣的發射平台,中國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都能夠將任何一種導彈的射程延長至少1000千米。如果DF-ZF果真有能力規避彈道導彈防御系統,那麼它就有可能向任何國家發動毀滅性的常規或核打擊。(知遠 北風)

(責編:王壹(實習生)、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