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海軍新一代指揮員潘志強:航跡遍布5大洲3大洋【2】

“把此生獻給大海是我的畢生追求”
熟悉潘志強的人都說:“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沒聽到過老潘嘆過氣。”
不是不會嘆氣,潘志強覺得,嘆氣不如硬氣。
一次,潘志強帶隊在某海域執行島礁測量任務。該海域台風多發,期間正遇上熱帶風暴,大風浪讓他嘔吐得仿佛五臟六腑都堵在了嗓子眼,但為了獲得寶貴數據,潘志強堅持數十天在風浪裡指揮測量。
在測量某礁盤附近海域時,為了使數據更精確,潘志強不顧危險親自駕駛小艇進行測量,突然一個海浪把小艇艇艏掀起60度后直接倒扣在礁盤上,他受傷吐血仍堅持到測量完最后一組數據,改寫了部分島礁海圖資料20年未更新的歷史。
無論出海多長時間,潘志強都要每天堅持跑步,一個人在甲板上頂著烈日,一跑就是一個多小時,時間長了就成了官兵眼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在去年的護航和環球航行任務中,152艦艇編隊抵達澳大利亞以東海域,這是潘志強海上長跑的第250天。這一天,他第一次感到跑步有點力不從心,身體的透支感越來越明顯,畢竟長時間海上生活對體能的消耗巨大。
但潘志強沒有停下腳步,他深知,大洋上的惡劣環境對人的意志和身體都是嚴峻考驗,作為一名指揮員,他不僅要鍛煉身體,更要為全體艦員立起一個堅強的坐標。
跑不動了,那就邊跑邊走。甲板上,官兵們每天下午仍然能看到那個堅強的身影,這個身影也成了對疲勞的官兵們一種無聲的激勵。
堅強源於使命,使命燃燒激情。習主席在全軍政工會上的講話,潘志強可以通篇背誦,習主席關於軍隊能打仗、打勝仗方面的指示精神,更成為他完成使命任務的不竭動力。
潘志強一聽遠航就激動,那是遠海在招手,使命在呼喚。他說,作為人民海軍走向深藍的第一代官兵,我們在裝備、人員素質、經驗方面都存在不足,面臨的難題也會多點,克服困難、趟出路子、走向大洋,擔當大國海軍的使命我們責無旁貸。
清朝末年梁啟超曾哀嘆:鄭和之后再無鄭和。但是,潘志強用他8下大洋、30多萬海裡的航跡証明,當代海軍官兵已經超越鄭和。
潘志強身后的航跡還在大洋深處延伸,他的履歷表還在不斷的續寫……(方立華 代宗鋒 劉亞迅)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