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人民海軍新一代指揮員潘志強:航跡遍布5大洲3大洋

2016年05月10日09:24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小字號

航海期間,潘志強在查看海上目標。代宗鋒 攝

潘志強的身上充滿傳奇色彩。

他的履歷表十分獨特,文字最多的不是簡歷部分,而是“參加過何種重大任務”這一欄,他參加過的中外聯合軍演、亞丁灣護航、環球訪問等重大任務就多達20余次,需要密密麻麻地用一整張紙才能寫完。

他8下大洋,總航程30多萬海裡,能繞地球10多圈,航跡遍布5大洲、3大洋,停靠過的國外港口有30多個,簽過的航海日志摞起來有一人多高。

海軍東海艦隊某作戰支援艦支隊副支隊長潘志強,用自己的足跡書寫著人民海軍走向深海遠洋的壯麗篇章。

“我的陣地在遠海大洋”

潘志強個子不高、皮膚黝黑,普普通通的一個人,但隻要他往駕駛室一站,仿佛整個駕駛室就有了一股強大的氣場。

這股氣場來源於他幾十年在海上摸爬滾打磨練出來的指揮力。

2015年4月,海軍152編隊開始執行第20批護航和環球訪問任務,潘志強在千島湖艦上擔任保障指揮所指揮員。

環球訪問第一站就是非洲國家蘇丹。蘇丹港水淺而狹窄,兩萬噸的千島湖艦像一個龐然大物,在港內掉個頭都很困難。

一切都很順利,意外出現在結束訪問離港時,蘇丹港的拖船操作出現失誤,龐大的千島湖艦向著防波提直沖過去,40度的高溫下,所有人都驚出一身冷汗,大家都能聽到碼頭上送行人群發出的驚叫。

潘志強臨危不亂,站在駕駛室最前端沉著下令:“艦艇把住航向。”隨后,一連串下了5個舵令,千島湖艦仿佛被施了魔法,在距防波堤幾十米的地方安然出港。

操舵班長朱文亮當時站在潘志強的身后,他告訴記者:“潘副支隊長身姿挺拔,背影就像一座山一樣讓人安心。”

像這樣在海上遇險的故事,在潘志強的軍旅生涯中並不鮮見,但都在他純熟的指揮下化險為夷。

潘志強有理由驕傲,他說作為強大起來的人民海軍一線指揮員,“我的陣地在遠海大洋。”

從軍以來,潘志強歷任槍帆長、參謀、業務長、副大隊長、船長、副支隊長等職,全部在一線摸爬滾打。一名基層干部吃過的苦,幾乎他都吃過﹔一名艦艇指揮員經歷的危險,幾乎他都經歷過。從一名“青澀的學員干部”,躍升為作戰支援部隊的“中堅脊梁”,海上風吹日晒的日子,塑造了潘志強刀刻般滄桑的臉,更給了他刀刻般堅強的性格,那是大海給他的印記。

2006年底的一天,入列不久的千島湖艦與泰州艦舉行航行補給演練。那天霧大海況差,當油管架設好之后,雷達兵報告前方大約1000米處一艘小漁船突然出現,正處於兩艘艦航行位置的中間。這種情況必須應急解脫,按照正常指揮程序,艦長下命令給補給長,補給長再下到各個戰位和操控台,一般需要幾十秒,軟管掃翻漁船的危險似乎已不可避免。

隻見艦長潘志強迅速拿起對講機直接下指令到操控台:“應急解脫,高速回收軟管探頭!”潘志強斬釘截鐵的口令,讓補給班長喻青至今印象非常深刻:“潘艦長2秒鐘就把指令下到了我這裡,即使這樣軟管回收時也很接近那個小船了,他的鎮定和快速反應讓我們非常佩服!”

2009年8月6日,剛駛離我海軍護航區域不久的我國“振華25”號貨船,在曼德海峽被3艘疑似海盜快艇跟隨。危急時刻,編隊指揮所決定與千島湖艦接力指揮。20分鐘后,千島湖艦就成功開設臨時指揮所,指揮員更是大膽“吃螃蟹”,在海軍護航行動中首次為直升機進行不停車加油。直升機抵達事發海域后,對可疑目標連發爆震彈。不到1分鐘,疑似船隻迅速逃離。

藝高人膽大,源自千磨百煉。

1983年,入伍第二年的潘志強第一次出海,他的崗位是拖船的操舵兵。大海給他的見面禮簡單而深刻:10個小時的航程中,大風浪讓他嘔吐不止,直至吐出了苦澀的黃膽水,而當時的操舵班長更是吐完了膽汁開始吐血。之后,班長在顛簸的拖船上穩穩把住舵的背影,深深地刻在潘志強的腦海裡。

潘志強知船懂船愛船,拖船、消磁船、水船、油船、電子偵察船、綜合補給艦等各型艦船他都曾工作過,噸位從200噸到20000余噸,也把他從一名小小的操舵手鍛造成為一名優秀的艦艇指揮員。

潘志強說,庭院裡跑不出千裡馬,優秀的艦艇指揮員就要在大洋上歷練成長。

亞丁灣海域多國戰艦雲集,既是聯合打擊海盜的友好交流,又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實力比拼。

在執行亞丁灣護航任務期間,潘志強帶領千島湖艦多次完成接護商船、遠洋補給、聯合演練任務,讓在同海域護航的多國艦機印象深刻。

停靠阿曼薩拉拉港補給休整期間,英國海軍聯絡官特地登上千島湖艦表示:“中國海軍非常優秀!希望今后能夠更多的與你們交流合作。”

千島湖艦離碼頭當天,那名英軍聯絡官再次趕到碼頭敬禮告別。遙望那個外軍同行庄重的軍禮,艦橋上的潘志強心裡感慨萬千,用實力贏得尊重,這是海軍官兵對祖國最好的獻禮。

“指揮員的視野裡不能有陌生海域”

作為浙江天台人,潘志強濃重的口音在剛入伍時就鬧了一個笑話。

那天晚上連隊點名,潘志強依次報數“6”,后面的戰士聽成了“漏”,硬是沒能報出“7”。

然而,就是這個當年“6”“漏”不分的潘志強,如今把《新概念英語》、《海上避碰規則》和《戰術1000》等與國際海軍接軌的知識都爛熟於胸。

“作為戰略軍種指揮員就要有戰略視野。”跟潘志強一起出過海的人都知道,這個軍事指揮員最大的愛好是讀書。

去年執行第20批護航和環球航行任務前,千島湖艦政委崔亞東幫潘志強搬行李,搬上來一大箱子書。潘志強不僅自己學,10個月的海上生活中,他還發展了艦長涂金虎、政委崔亞東等一大批“讀友”,千島湖艦每周三晚上的英語角也是潘志強10多年前當艦長時組織的,至今仍開辦的紅紅火火,水兵都能用英語與外軍對話。

潘志強說,人民海軍走出去,語言不能成為走向世界的障礙。

學英語是副業,研究海圖資料才是潘志強的主業。他認為,

走向遠洋的海軍指揮員,要完成好祖國交給的任務,視野裡不能有陌生海域。

大洋航行,不少國家、海域是中國海軍首次到訪,潘志強帶著航海保障部門採取航法課業的形式,認真研究相關海域、港口的水文氣象資料。30多個國家的港口資料,世界3大運河的通航情況,馬六甲海峽、亞丁灣、比斯開灣、英吉利海峽等重要海域的水文氣象資料,潘志強都進行了詳細記錄,光筆記就記了10多本。

學習能力就是戰斗力。在潘志強眼裡,戰場上的對抗,說到底是知識智能的較量。“我們這一代人是海軍轉型建設、走向大洋的‘排頭兵’,現在我們多一點積累,戰場上就多一分勝算。”

2003年,潘志強受命擔任人民海軍歷史上噸位最大的戰艦——千島湖艦艦長。該艦是國產新型綜合補給艦首艦,操作方法、裝備性能、規章制度均無從借鑒。

潘志強既感到使命光榮,又體會到責任重大。他吃在艦上、睡在艙室,帶著官兵逐個系統學,挨個部件過,實現了當年接裝當年形成戰斗力,編寫的操作規則和裝備保養使用方法至今仍在海軍同型艦中推廣。

遠洋補給能力是大國海軍戰斗力的重要指標。經過系統的學習,潘志強成為新一代人民海軍遠洋“糧草官”。

2005年,海軍艦艇部隊油料裝備檢驗性演習在東海海域舉行,海上補給戰緊張上演。波濤翻滾的大海上,兩艘護衛艦、一艘驅逐艦和一架直升機在千島湖艦周圍迅速佔領補給陣位。

發射引纜、海上架索、放出軟管……一個個口令在潘志強的指揮下發出,“戰爭血液”從人造“血管”汩汩輸出。當受補艦艇和直升機緩緩離開,千島湖艦的官兵沸騰了。這是海軍首次實現艦艇航行中“兩橫一縱一垂直”、四向立體高難度綜合性補給,標志著中國海軍具備了國際一流的補給能力。

大洋為証,潘志強在人民海軍的艦艇補給史上留下了鏗鏘足印。

(責編:邱越、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