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消防新兵為何頻頻殉職?剛積累經驗就得退伍

2015年01月06日08:59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新兵頻頻殉職 消防職業化呼聲再起

新年伊始,一場大火燒出的悲傷情緒在冰城哈爾濱蔓延。

在哈爾濱“1·2”火災事故中犧牲的5名消防戰士名單公布后,人們沉痛地發現,5人皆為“90后”:年齡最大的楊小偉23歲,最小的趙子龍19歲。

與以往發生消防戰士犧牲事故一樣,公眾自發悼念之余,“消防職業化”的呼聲再起。有學者呼吁,“消防人員職業化可以大幅度減少消防人員傷亡,可以積累大量經驗”。

據公安部統計,2014年以來全國發生的10起較大火災中,有20多名消防員犧牲,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間,犧牲在一線的消防人員超過140人,他們的平均年齡隻有24歲。

相比之下,有資料顯示,美國犧牲的消防官兵年齡為49歲。按照年齡組劃分,30多歲的消防員死亡率最低,20多歲的其次,40多歲、50多歲、60歲以上的消防員的死亡率都較高。

“很多國家的消防實行職業化運作,如果你喜歡這個行業,就可以一直干下去,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消防隊員四五十歲了還照樣在一線干。這樣一來,消防經驗就得到了積累,一旦遇到突發事故,他們的應變、指揮更加科學。”中部某省消防總隊干部范偉稱。

與國外不同,我國實行的是“兵役消防制”,消防員是正在服役的軍人。由於“義務兵”的服役期為兩年,所以奮戰在火災一線的消防戰士大都是年輕人。

據某地級市消防支隊干部高峰介紹,新兵進入消防隊后,會先接受一系列訓練和培訓,第一年並不參加火災扑救,或值守在離火點遠一點的崗位。“按照正常流程應該是這樣的,但事實上卻很難做到。特別是每年秋冬季節,老兵退伍,新兵還沒到崗或剛入隊,而這個時期又是火災多發期。”

此次哈爾濱火災事故中犧牲的消防戰士趙子龍,2014年9月入伍,從入隊到上火場,僅相隔4個月。

“實在沒辦法,我們也不願意這樣,但人手實在是緊張。”高峰稱,他所在的地市有15個縣(市、區),500多萬人口,但消防官兵才300多人,“往往一個縣就是由三四個士官帶著十幾個新兵娃娃去救火”。

消防官兵需要做的不只是救火。近年來,消防部隊職能不斷拓展,除傳統的防火滅火職能外,消防法賦予了消防部隊18項搶險救援職能,人手不足的問題愈加凸顯。

由於實行兵役制,如果服役期滿后無法晉升為士官,好不容易積累起一些消防經驗的戰士不得不退伍。“有的消防戰士服役期滿后,第三年轉成了士官,在我看來,到這個時候他才算剛入門。”范偉說。

據在2013年10月北京石景山喜隆多商場火災中犧牲的消防戰士劉洪魁的戰友稱,與劉洪魁同期的“2000人入伍隻有70人提干”。這意味著隻有極低比例的消防戰士可以繼續留在消防隊。

消防干部的從業年齡也是有限制的。擔任排級職務的,最高年齡是30歲﹔擔任連級職務的,最高年齡是35歲﹔擔任營級職務或者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最高年齡是40歲。有著近20年消防工作經驗的范偉年近四十,“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晉升一級,如果不行就得離開這個隊伍了”。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煜(實習生)、文鬆輝)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