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日媒:中國在未來核武燃料爭奪戰佔優 或成霸主

2015年01月09日08:08  來源:環球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日媒:中國在未來核武燃料爭奪戰佔優 或成霸主

日本“外交學者”雜志網站1月7日發表“公共國際”執行總裁讓·莫爾杰和執行總裁助理本杰明·芬尼斯的文章稱,2014年10月1日,中國“嫦娥5號T1”月球探測器(又名“小飛”)順利完成了一次繞月飛行。這也是美國和蘇聯自上世紀70年代完成探月旅行之后,人類首次實現繞月飛行並以這種方式返回地球。“嫦娥5號”的探路尖兵“小飛”將帶回包含核燃料“氦-3”的月球土壤(月表土),這種元素可用於“基載能源”生產或制造下一代核武器。

“小飛”的任務共持續了8天,主要目的是為2017年即將發射升空的“嫦娥5號”太空艙開展重返大氣層測試。“嫦娥5號”探測器在月表的降落點與“玉兔”探測器一樣,都位於“雨海”,這是月球表面一個巨大的隕石坑,從地球上就可以看到它,眾所周知“雨海”是一個存儲著高濃度“氦-3”的巨大礦藏。如今,中國已在爭奪“氦-3”的太空競賽國家中處於遙遙領先的位置,“氦-3”是已知的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能源之一,同時也是制造第4代核武器的燃料。

可以想象一下,1噸“氦-3”燃料就能產生10000瓦兆年的電力,足以滿足東京一年內的能源需求的80%,或者是擁有730萬人口的城市如香港、海德拉巴、新加坡等一年的電力需求。

歷史上有記錄的最大核武器爆炸,是1962年俄羅斯的“沙皇炸彈”,“沙皇炸彈”擁有50至58兆噸的破壞能力,相當於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的1350倍,是二戰時期所有常規爆炸混合功率的10倍。這次爆炸留下了一個35公裡半徑范圍的完全毀滅地帶,產生的蘑菇雲高達64公裡。“沙皇炸彈”的爆炸引發了8.1裡氏級地震,震碎了900多公裡以外的窗戶玻璃,產生的地震沖擊波連續繞地球3次。這是有史以來的最大核爆炸。

一噸“氦-3”就可能產生1.5倍於“沙皇炸彈”的破壞威力。換句話說,這有可能生產出75兆噸當量的核武器。

30年來,核聚變一直飽受批評,但是卻沒什麼用,也行不通。實際上,核聚變是一種非常現實而可行的技術,而且該技術自1952年“常春藤邁克”氫彈爆炸以來就一直與我們在一起。熱核爆炸的內在動力就是核聚變。人為的核聚變是所有熱核武器產生連鎖反應必不可少的過程,當然了,宇宙中每一顆恆星都是通過核聚變而運轉的。

“沙皇炸彈”所釋放的能量97%都是源自核聚變,因此產生的放射性塵埃非常少,這也被認為是最清潔的核爆。

“氦-3”武器本質上是一種戰術武器,體積也足夠小,適合在戰場上使用,允許軍隊在爆炸不久之后就能迅速佔領陣地,不必擔心高水平的輻射。但是,各國都願意放棄1噸“氦-3”的能量生成價值,因為它所能制造的是一款超過“沙皇炸彈”當量的“詛咒式”戰略武器。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邱越、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