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軍報論撒手锏和殺手锏:兩者並重 不可偏廢【2】

2015年01月27日08:21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軍報論撒手锏和殺手锏:戰法創新與技術創新同等重要

殺手锏之高地:精神控制

從精神上控制敵人化敵為友,才是戰爭的最高境界。

在軍事裝備創新的競賽場上,領頭者不怕別人尾隨,不怕別人仿制,更不怕別人“山寨”,就怕別人另辟蹊徑。當前,美軍到處炫耀其所謂顛覆性技術和物理裝備,推行震懾戰略,以吸引別人眼球,而對生物學、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探索和軍事應用卻秘而不宣,正說明其奉行的恰恰是孫子所揭示的戰爭之詭道: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放眼今日全球科技競爭,包括有些自稱是殺手锏的裝備研發,實質不過伴隨人家創作的旋律起舞,表面上看,各種創新團隊如過江之鯽,熙熙攘攘,熱熱鬧鬧,其實並沒有擺脫追尾巴、照鏡子的窠臼。

圍繞裝備研發問題,認識上的因循守舊和利益上的畫地為牢在各國普遍存在。人的認識水平,和自然進化具有一致性。人的自然進化路徑是從物理、生理到心理,越進化,越復雜。直到當代,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熟悉不熟悉,自覺不自覺,在時代大潮的裹挾下,我們都不得不走向一個新天地:人腦認知活動帶。

人的行為是受大腦指揮的,也就是說,是取決於認知的。盡管當下很多人都在人雲亦雲,有口無心地傳頌認知域的重要性,可一旦聯系到具體實際,卻往往隻有物理戰技術專家的思路,並沒有生理學、心理學專家的聲音。各種所謂的信息獲取技術、戰場感知技術,津津樂道的還是物理信息和物理感知,殊不知,這些雖然重要,但對戰場士氣、精神狀態等心理的感知更重要。

利用物理、生理和心理手段揭開人類認知之謎,實現物理、生理和心理信息的相互影響或轉化,無疑是現代軍事領域最光怪陸離的前沿、最扣人心弦的探索,也是最令人頭痛的難點。但殺手锏既然要匠心獨運,要特立獨行,要橫空出世,就不能不直面這一前沿和難點。

從目前的技術發展看,可望實現精神控制的手段是BCI技術,即腦機接口技術。美國電影《盜夢空間》為此提供了一個大致的說明。當然不是說我們的殺手锏探索也必須步其后塵,但作為一種世界性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電腦與人腦的互動無疑為我們展示了未來軍事斗爭的嶄新前景。正如熱兵器時代機槍、坦克、飛機、潛艇均可成為殺手锏一樣,信息化時代的人類,要想實現從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轉變,抑或實現對敵人的精神控制,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不能不在物理信息、生理信息和心理信息三者的結合和轉化上下功夫、做文章。

撒手锏與殺手锏:不可偏廢

現代意義上的科學技術體制化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它是國家介入和干預科學技術的標志。國家扶持科技的目的何在?答案隻有一個:制造殺手锏。殺手锏能改變戰場上的實力對比,但能否改變戰爭規則,則取決於人的主觀努力。

在大炮巨艦主義甚囂塵上的浩瀚海洋上,潛艇以其神出鬼沒的靈活性,無疑是水面艦艇的可怕殺手。但隻有在採用狼群戰術后,潛艇才真正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大西洋航線構成扼喉的威脅。武器裝備的自主創新固然重要,但不失時機地創新其使用方法同樣重要。殺手锏能讓人一目了然,模仿跟蹤並不困難,而撒手锏卻讓人眼花繚亂,需要更高的智慧。尤其是在非物理戰時期,科學技術體制化及其可期待的物質性利益,比較容易形成裝備持續創新的強大驅動力。相對而言,戰法創新由於一方面缺少物質利益的誘惑,另一方面在實踐檢驗上相對困難,自然不受重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摒棄單一的武器決定論,堅持殺手锏與撒手锏並重,才能深入推動軍事創新。 ■(劉戟鋒)

(《解放軍報》2015年1月27日 06版)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瑤(實習)、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