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張靈甫
至於立言,看不到張靈甫有什麼著述和名言傳世。談到他抗戰中的戰功,新中國政府也是肯定的,2005年還曾向張靈甫長子頒發過其父的抗日紀念章。不過他積極參加內戰進攻解放區之過,也是不能掩蓋的,因冒進被打死在孟良崮便是自尋的結局。據解放軍史料記載,當時本著人道精神,為張靈甫尸體找了棺木並換上新衣掩埋,並通知國民黨軍挖走,現在遺體是否在山東孟良崮還存有疑問。
俗話說,是人三分對。一個能在社會上立足揚名,通常總會做點有益之事,不過評價歷史人物卻不能隻看一時一事,必須全面考察其生平。汪精衛是大漢奸,他在反清革命中卻因謀刺攝政王載灃而譽滿全天下,后來因降日的罪行才被全民唾棄。如今那些抓住張靈甫參加抗戰這一點便一味吹捧的人,難道也要歌頌汪精衛是“反清革命英雄”?
近些年來,媒體上一些被稱為“國粉”的人總抱怨大陸對國民黨抗戰宣傳不夠,其實了解海峽兩岸實情的人都知道,自國民黨式微和“綠營”興起后,台灣媒體和社會上已基本消失了“紀念國軍抗戰”之聲。現在島內沒有一座紀念國民黨抗戰的紀念館,蔣介石塑像大都被拆,頌揚“日治”的輿論倒是甚囂塵上。反而是大陸近些年來建立起不少國民黨抗日將士的紀念物,電視屏幕也是“國軍抗戰劇”滿天飛。這方面宣傳不是不夠,而是有些過了,導致不少缺乏歷史知識的人出現了認識錯亂,部分人對張靈甫的片面看法正是受這一傾向誤導。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