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焰簡介: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少將軍銜,軍事史專家,軍事學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國防大學軍事歷史學科帶頭人。中國軍事科學學會歷史分會副秘書長,曾任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兼職教授。曾赴美國斯坦福大學、日本防衛大學等講學。
改革開放以后,國內對抗日戰爭的歷史作出了全面的評價。相較國民黨當局在大陸和到台灣后完全抹殺共產黨抗戰業績的做法,大陸媒體早就稱贊了國民黨在抗戰中的正面作用。然而,有些人卻不忘“借題發揮”,走向某種極端。近段時間以來,有人將國民黨軍的張靈甫抬高為“抗戰名將”,還就其埋葬地大肆炒作,這明顯就是“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張靈甫在國內出名並非是因為抗戰,而是因其在進攻解放區時被擊斃,蔣介石專門下令在南京玄武湖邊為這個“殺身成仁”典型建碑修墓。張靈甫在抗戰中的地位,起初不過是營長、團長,是“校”而不是“將”,直至戰爭末期才升至第74軍軍長。他對日寇打過硬仗可算有過功,卻未指揮過大的會戰,將其拔高為“名將”連當年的參戰者也感驚詫。
中國自古以來贊揚一位名人,要有三條基本標准:立德、立言、立功。以此衡量張靈甫,此人可謂品德之差喪失了正常人的底線。1936年他任團長時在陝西無端懷疑妻子不貞而拔槍將其擊斃,激起國內婦女界激憤並要求依法判死刑。蔣介石卻以抗戰需用人,讓他“戴罪立功”出獄上前線,這些都是無視法制的基本原則。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