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戰兩個“戰場”
2012年5月,張國春的女兒張丹進入高考最后沖刺階段。恰巧這時,兵棋團隊受領了參加××軍區對抗演習任務。張國春所在教研室負責導演部的導調,這是整個演習的總發動機,隻有這個地方高效運轉起來,才能保障各個方面能夠協調順利地組織實施對抗演習。
教研部領導了解到張國春的情況后,打算不讓張國春參加這次演習,讓他留在教研室負責日常工作,好能抽出些時間輔導孩子。
胡曉峰副主任找到張國春,對他說:“這次演習你別去了,留在學校吧,孩子到了高考關鍵階段,多給她輔導輔導。”
“現在我們教研室人員緊張,基本每人負責一個方向,那誰接替我的工作啊?”
當胡副主任告訴張國春打算讓一名沒有實戰經驗的研究生接替他的工作時,張國春急了。
“胡副主任,這樣不行。這名研究生雖然一直參加兵棋研究,但沒參加過實戰演習,這麼重要的演習直接讓他負責一個方向,萬一出現問題,將影響我們兵棋乃至國防大學的形象。還是我去吧!孩子的問題我能處理好。”
胡副主任知道張國春的性格,他認准的事你是拉不回來的。就這樣,在女兒高考前夕,張國春隨兵棋團隊進入了對抗演習場。
雖然每天參加對抗演習任務繁重,但一到演習休息時間,張國春就會給孩子打電話詢問情況。晚上,演習部隊總結、生成數據、調試系統等結束后,張國春就立馬趕回家看看同樣在戰場厮殺的女兒,一大早他又趕回演習場。
看著張國春拖著疲憊的身體每天來回奔波,妻子谷迎賓勸他說:“別來回折騰了,回來時間那麼緊,也輔導不了多少,這麼下去你身體受不了。”
張國春望著還在挑燈夜戰的女兒說:“輔導一點是一點,回來就能給孩子鼓勁。希望我們父女倆都能收到戰場的捷報。”
就這樣,張國春每天轉戰於兩個“戰場”之間,直到女兒高考結束。
下一頁 |